他的话里带着深渊能量的威压,却又蕴含着朴素的道理,让反对者哑口无言。
更革命性的变化,是“选种”。卓戈让牧民们挑选最强壮的公牛、最能产奶的母牛、最快的马驹,单独饲养,用文字记录它们的交配时间和后代状况。三年后,多斯拉克的战马平均身高增加了一掌,耐力提升了一倍;牛羊的产肉量比过去多了三成,连皮革都更加厚实。
为了储存多余的肉和奶,卓戈又发明了“风干法”和“发酵法”——将肉切成条挂在通风处,将奶与特定的草药混合密封。这些方法被刻在“智慧之壁”上,配上简单的图画,连不识字的牧民都能看懂。
当第一个雨季过去,没有一个卡拉萨因为缺粮而劫掠时,牧民们自发地聚集在字屋前,向卓戈献上了最肥美的羊。他们不再称他为“战士的首领”,而是叫他“草原的牧人”——这个称呼里,带着比敬畏更深的依赖。
卓戈站在祭台上,接受着众人的朝拜。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信仰之力比之前浓郁了十倍,像温暖的水流涌入体内,与命格之力交织在一起。这些信仰不再是对“强者”的恐惧,而是对“带来丰饶”的感激——这种信仰更纯粹,更能滋养灵魂种子。
三、心灵之研,信仰成河
文字与畜牧的革新,像两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多斯拉克人的心灵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卓戈敏锐地察觉到,当人们不再为食物发愁,不再因知识匮乏而迷茫时,他们的心灵力量开始觉醒。牧民在夜晚看着星星时,不再只想到明天的放牧,会问“星星是谁的马”;战士擦拭武器时,会思考“为什么要战斗”;连孩子都开始追问“我们从哪里来”。
“这些问题,就是心灵的种子。”卓戈对莫拉说,他在维斯·多斯拉克的最高处建起了一座“观星台”,台上刻满了文字和符号,既能观测天象,又能引导人们集中精神。
每个月圆之夜,卓戈都会站在观星台上,用深渊能量引导众人冥想。他教他们用文字默念愿望,用呼吸感受草原的脉搏,用心灵连接彼此的信仰。
“想象你们的马在奔驰,不是在地上,是在星星之间。”卓戈的声音像草原的风,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想象你们的声音变成字,刻在月亮上。”
起初,人们只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暖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数千人的心灵力量汇聚在一起时,观星台上的符号开始发光,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漩涡。卓戈能“看到”无数细微的光点从人们头顶升起,汇入漩涡——那是最纯粹的心灵力量,带着各自的期盼与感激。
他将这些力量引入“智慧之壁”和草圈,让文字符号更加灵动,让牧草长得更加茂盛。这种“反馈”让人们愈发坚信,他们的心灵力量是真实存在的,而卓戈·卡奥,就是能引导这股力量的“圣卡奥”。
为了更好地研究心灵力量,卓戈挑选了一批对能量敏感的少年,组成“心语者”。他们不需要挥刀射箭,只需每天在观星台上冥想,记录下心灵中出现的画面和感受。这些记录被刻在特制的金箔上,成为卓戈研究“众生心灵”的素材。
一个心语者曾在冥想中“看到”一条暗金色的巨蛇吞噬星辰,卓戈知道,那是灵魂种子在对方心灵中的投影;另一个心语者感受到“草原在哭泣”,卓戈立刻下令禁止过度放牧,划定了“禁牧区”——他发现,心灵力量能提前预警自然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卓戈体内的信仰之力越来越浓郁,甚至开始影响他的外貌。他的头发中长出了几缕金色的发丝,那是信仰之力与“不焚者”命格融合的迹象;他的眼神愈发深邃,能轻易看穿他人的情绪,甚至能通过心灵力量,在千里之外感知到卡拉萨的安危。
四、文明之基,深渊之饵
十年后的维斯·多斯拉克,已彻底褪去了蛮荒的底色。
街道两旁的帐篷换成了石屋,墙上刻满了文字;市集上不仅有马奶酒和皮毛,还有用青铜打造的农具和写满符号的羊皮卷;孩子们在字屋里读书,老人在观星台旁讲述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传说;战士们的阿斯塔波长鞭上,开始刻上象征荣誉的符号,而非单纯的杀戮印记。
多斯拉克人不再是外界眼中“只懂劫掠的野蛮人”,自由贸易城邦的商人开始主动前来交易,带来了丝绸和香料,也带走了这里的文字和独特的畜牧技术。
卓戈站在新落成的“议事厅”里,看着墙上的地图——那是用文字标注的多斯拉克疆域,比十年前扩大了两倍,边境线上标注着“牧场”“粮仓”“驿站”,而非过去的“战场”。
“圣卡奥,北境的安达尔人派使者来了,想学习我们的文字和牧马法。”血盟卫首领走进来,语气中带着自豪。
卓戈点头:“教他们。”他要的不是封闭的繁荣,而是让这种融合了深渊印记的文明,像草原的草籽一样,散播到更远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