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卫二:冰层下的海洋被“破冰站”打开,基因编辑的“深海藻”正在释放氧气,为未来的“水下城市”奠定基础;
“联邦议会刚刚通过了‘泰坦计划’。”林夏的曾孙女林玥站在星图前,她的指尖划过土星的卫星泰坦,“我们计划在那里建立‘甲烷-氧气’循环系统,利用泰坦丰富的甲烷资源制造燃料,支持更远的星际航行。”
她的助手调出泰坦的模拟图:橙色的大气层下,液态甲烷湖泛着波光,岸边的“转化工厂”正将甲烷转化为氢气与碳,氢气与从水分解的氧气混合,形成可供燃烧的燃料。“月球的氦-3能源站、火星的‘超级蓝藻’氧气库、泰坦的燃料工厂……太阳系的‘生命链’已经成型。”
大厅的屏幕上播放着各地的实时画面:
- 月球的“氦-3赛车”在环形山之间飞驰,车手们穿着轻便的宇航服,享受着低重力带来的极速体验;
- 火星的“北海”上,帆船比赛正在进行,白色的帆在橘红色的天空下格外醒目,船上的游客举着相机,拍摄远处绿色的海岸线;
- 金星的“浮空城市”里,居民们在露天咖啡馆聊天,他们的皮肤在基因编辑下呈现出淡淡的金色,能反射过量的阳光;
- 木卫二的“深海站”中,科学家们正通过潜水器观察冰层下的生物,那些被基因编辑过的“深海鱼”,在黑暗中发出蓝色的光,像一颗颗游动的星星;
“五十年前,爷爷说月球的第一株燕麦是‘星尘铸土’的开始。”林玥的目光落在星图中央的地球,那颗蓝色的星球如今被绿色的“生态卫星”环绕,那是为了平衡地球的生态,将过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装置。“现在看来,我们不仅铸好了‘土’,更铸好了‘家’。”
这时,大厅的门被推开,一群孩子跑了进来,他们来自太阳系的各个星球——月球的孩子皮肤白皙,适应了低重力的身体显得格外修长;火星的孩子眼睛明亮,瞳孔比地球孩子更大,能在弱光下看清东西;金星的孩子带着淡淡的金色皮肤,笑容灿烂。
“林阿姨,我们什么时候去泰坦?”一个火星的孩子问道,他的手里拿着一个模型飞船,船身上印着“太阳系联邦”的标志。
林玥笑着蹲下身,指着星图上的泰坦:“等你们长大,那里会有比这模型更棒的飞船。而你们,会成为第一批在泰坦上种出植物的人。”
孩子们欢呼起来,他们的笑声在大厅里回荡,像一首跨越星球的歌谣。林玥知道,人类的星际文明,从来不是冰冷的科技堆砌,而是这些孩子眼中的光——那是对未知的好奇,对生命的热爱,对“家”的无限渴望。
星图依旧在旋转,绿色与蓝色的区域还在不断扩大。从月球的第一株燕麦,到火星的“北海”,再到金星的浮空城市,人类用五十年的时间证明:宇宙的荒芜从不是终点,只要有智慧与耐心,星尘也能铸造成孕育生命的土壤,而每一颗星球,都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起点。
第五章:文明的根系(太阳系纪元·百年后)
地球纪元2223年,“太阳系博览会”在火星的“新绿洲市”开幕。主展馆的中央,一株巨大的“星尘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树干由月球的钛合金制成,树枝是火星的赤铁矿,树叶则是用金星的硫酸晶体打磨而成,每片叶子上都镶嵌着一块屏幕,循环播放着太阳系改造的百年历程——
- 屏幕1:2123年,月球广寒宫基地,林夏博士看着第一株燕麦破土而出,眼神坚定;
- 屏幕2:2128年,火星奥林匹斯基地,陈阳在“新绿洲”的第一块稻田里,摘下头盔,第一次在火星的空气中呼吸;
- 屏幕3:2143年,金星轨道,第一组“遮阳伞”展开,将金星的表面温度从460℃降至300℃;
- 屏幕4:2173年,木卫二冰层下,第一台“深海探测器”拍到了被基因编辑过的“发光鱼”,在黑暗中形成一道光带;
- 屏幕5:2223年,泰坦的“甲烷农场”,一群孩子正在收割“甲烷稻”——这种能在低温下将甲烷转化为能量的作物,稻穗呈蓝色,像一串串凝固的火焰;
“这棵树的根系,延伸到了每个星球。”林玥的儿子,现任太阳系联邦生态部长林宇,站在“星尘树”下,对着来自各星球的观众说道,“月球的‘星尘肥’技术,是它的主根;火星的‘超级蓝藻’大气改造,是它的侧根;金星的‘耐热作物’、木卫二的‘深海生态’、泰坦的‘甲烷循环’……都是它的须根。正是这些根系,让人类文明在太阳系扎下了根。”
他的身后,全息投影展示着太阳系的“生态网络”:
- 能源网:月球的氦-3电站通过“太阳能微波传输”为各星球供电;火星的“风力农场”利用强风发电;泰坦的“甲烷电站”将甲烷转化为能源,支撑外太阳系的基地;
- 物质网:月球的“月壤加工厂”向火星、金星输送改良土壤;火星的“氧气站”通过“星际管道”(利用引力弹弓效应的货运飞船)为金星、木卫二提供氧气;地球的“基因库”向各星球输送经过编辑的动植物基因;
- 信息网:覆盖整个太阳系的“量子通讯网”让各星球的通讯延迟控制在0.1秒内,孩子们可以跨星球上课,科学家可以实时共享实验数据;
“但我们最骄傲的,不是技术。”林宇调出一组数据:太阳系各星球的人类基因多样性保持在98%,虽然为了适应不同星球环境,基因有细微调整(如火星人的大眼睛、金星人的金色皮肤),但“人类”的核心特征从未改变。“我们改造星球,不是为了让星球适应我们的基因,而是让基因在适应中保持本心。”
博览会的互动区里,来自月球的小女孩正和火星的小男孩一起种植“星际豆”——这种豆子能在月球、火星、地球的环境中同时生长,结出的豆荚在不同重力下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月球的细长,火星的圆润,地球的饱满。
“它为什么会不一样?”小女孩问道。
“因为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脾气呀。”小男孩笑着说,“但它还是豆子,对不对?”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