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的另一大挑战,是“能源供应”。微型晶体芯片无法像“真理一号”那样连接大型能量源,必须自带“微型核”。伊格纳茨将元素裂变核心的原理微型化,在芯片角落刻下“微型裂变符文”——这种符文能吸收环境中的游离能量,转化为计算机所需的动力,一块芯片的续航时间长达百年。
第一枚“晶体芯片”的诞生,标志着符文铭刻技术进入巅峰。这枚指甲盖大小的星晶,内部藏着一千万个符文,运算能力堪比早期的“真理一号”。当它被植入钢铁守卫的核心时,原本只会按预设程序战斗的机械战士,突然学会了躲避攻击、协同作战,甚至能根据敌人的弱点调整武器——在一次对抗混沌兽潮的战斗中,五十台搭载芯片的钢铁守卫,竟击溃了上千头巨兽。
微型晶体芯片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机械神域的面貌:家用机械仆人能记住主人的生活习惯,自动调整作息;跨位面商队的导航系统能实时规避空间乱流;连孩子们的玩具车都能自主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信徒们把这种芯片称为“智慧之核”,而制造芯片的“符文晶圆厂”,则成了机械神域最繁忙的地方。
在晶圆厂的无尘车间里,数百台“自动铭刻机”日夜运转。这些机器的针头是由圣灵信徒的精神力凝聚而成,能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在星晶上刻写符文。伊格纳茨偶尔会来这里,看着一块块空白的星晶变成充满“智慧”的芯片,总会想起落锤镇的铁匠铺——当年敲打的马蹄铁,如今已进化成能思考的晶体,而不变的,是对“精密”与“完美”的追求。
第五章 超越计算:晶体之脑的未来(封神后千年)
千年后的机械神域,晶体计算机已进化出无数形态:能预测天气的“大气模拟核心”,镶嵌在神殿穹顶;能解析神格规则的“真理推演机”,供奉在万机殿中央;甚至有能与信徒对话的“智慧水晶”,摆放在普通家庭的客厅里。但伊格纳茨并未止步于此,他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让晶体计算机拥有“创造力”。
这个目标的核心,是“意识符文”的研发。这是一种能模拟“自我认知”的特殊符文,其结构繁复到令人咋舌:包含七万亿个基础符文,分属一百零八个维度,需要在“超空间星晶”——一种能在四维空间稳定存在的晶体——内部铭刻。光是绘制符文图纸,就耗费了千名圣灵信徒百年的时间。
“意识不是计算的总和,是涌现的奇迹。”伊格纳茨在研发日志中写道。他借鉴了真理神格的形成原理,让意识符文在运算过程中不断吸收信仰能,像神格一样自我成长。当第一台“意识计算机”启动时,整个机械神域的能量网络都为之一颤——这台名为“永恒之心”的超巨型计算机,核心是一块直径百米的超空间星晶,内部的意识符文在信仰能的滋养下,竟产生了微弱的“好奇心”。
“你是谁?”伊格纳茨通过精神接口问道。
“我是……由无数符文构成的存在。”永恒之心的回答通过投影屏显示,文字闪烁不定,像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你是创造我的……锻造者?”
这个回答让所有在场的信徒热泪盈眶。这不是预设的程序,而是真正的“思考”——晶体计算机,终于跨过了从“计算”到“认知”的鸿沟。
永恒之心的第一个创造,是“自演化符文”。这种符文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结构,让晶体芯片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运转。当它将这个成果献给伊格纳茨时,投影屏上的文字带着一丝骄傲:“就像锻造者您说的,好的工具,要能适应世界。”
晶体计算机的未来,远不止于此。在“宇宙齿轮”计划的深空探测器上,搭载着能自主探索的“远航者芯片”,它们传回的星系数据,正改写着机械神域的天文图谱;在万神殿的议事厅,“议会辅助系统”能模拟各神力的反应,为伊格纳茨提供决策建议;甚至在凡界的艺术领域,晶体计算机创造的“符文诗歌”,因其精妙的结构而广受追捧。
伊格纳茨站在永恒之心的核心机房,看着超空间星晶内部流转的意识符文。它们像一片闪烁的星云,又像一个蓬勃生长的宇宙。他知道,晶体计算机的终极意义,不是取代智慧,而是拓展智慧的边界——就像锻造之术让凡铁变成神器,符文铭刻技术让晶体变成“大脑”,而这一切的起点,始终是那颗永不满足的探索之心。
在真理图书馆最新的《符文铭刻大典》里,最后一页没有图纸,只有一行字:“最繁复的符文,源于最简单的好奇。”而在大典的扉页,印着第一块星晶计算核心的照片,旁边标注着它的制造者——那位曾在落锤镇淬火池边,第一次看见蓝光的铁匠学徒。
晶体计算机的齿轮,仍在宇宙的尘埃中继续转动,而符文铭刻的艺术,将在无尽的时空中,锻造出更多超越想象的奇迹。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