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9-11点)转向“跨界融合”。他会选择两种看似无关的知识进行交叉研究:比如将灵能世界的“意识流”与科学的“脑电波”对比分析,智慧之光会化作两条光带,分别缠绕两种知识体系,寻找它们的共通点;又如用真理炼金术的“转化法则”解释生物世界的“进化原理”,光带则分解成无数细小的光丝,像搭桥一样连接不同的法则节点。
午时(11-13点)是“知识消化”时间。他会在食景园一边享用鲍尔准备的“智慧餐”,一边让智慧之光在识海中缓缓流转,将上午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整合。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光带串成项链;那些相互冲突的理论则在光的照射下,渐渐显露出隐藏的联系——这个过程,就像牛反刍,将知识嚼碎、吸收。
未时(13-15点)多用于“实践验证”。他会去实验室,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实验:若上午研究了“能量守恒”,便会设计一个跨位面能量转换装置;若探讨了“意识传递”,则会调试超脑的精神链接模块。智慧之光在实验中会变成“实时监测仪”,光带的颜色变化能直观显示实验数据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偏红代表能量过载,偏蓝意味着参数不足,纯法则则表示一切正常。
申时(15-17点)是“交流碰撞”时段。他会与智慧学派的学徒们举行“知识研讨会”,有时也会通过超脑与其他学派的巫师远程交流。在这些场合,智慧之光会变得异常活跃:当学徒提出新颖观点时,光带会绽放出赞赏的光点;当讨论陷入僵局时,光带则会投射出相关的知识图谱,引导大家换个角度思考;当有人提出错误见解时,光带会轻轻触碰对方的眉心,传递出纠正的信息,却不会让人感到冒犯。
酉时(17-19点)用于“查漏补缺”。他会让超脑生成当天的“知识盲区报告”,针对报告中指出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学习。比如若发现对“时间法则的分支理论”掌握不足,便会调出所有相关古籍,让智慧之光逐页扫描,重点标记出需要强化的部分;若检测到“机械逻辑与生物本能的衔接点”理解有误,则会重新推演相关模型,直到光带的波动恢复平稳。
戌时(19-21点)是“深度冥想”。他会回到顶层书房,关闭所有光源,让智慧之光成为唯一的照明。在光带的映照下,识海中的知识如同星辰般缓缓旋转,他的意识则像宇航员一样,在这片“知识星海”中遨游,时而驻足观察某个“知识点星球”的细节,时而俯瞰整片“知识星系”的运转规律。这个过程中,智慧之光会不断吸收识海的知识能量,变得越来越明亮。
“学习不是任务,是呼吸。”林恩常对学徒们说,“就像人需要空气才能存活,智慧之光需要知识才能生长。当学习成为本能,你的本命之光自然会水涨船高。”
五年时间里,他的学习范围从已知的三十七个文明体系,扩展到了超脑推演的十一个“潜在文明模型”;从基础的元素法则,深入到了混沌虚空的“本源法则碎片”;从具体的技术应用,上升到了“知识本身的演化规律”。而智慧之光,也从最初的一点微光,成长为能笼罩整个书房的光带,内部的知识符文密度提升了百倍,亮度足以让直视者感到眩晕。
超脑的监测数据显示,智慧之光的“信息承载量”已相当于万源图书馆的十分之一,“认知干涉强度”能直接影响低阶法则的运转——当它照射到智慧花园的幼苗时,幼苗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三成,且叶片上会自动浮现出基础的知识符文。
“这证明,智慧之光不仅能承载知识,还能‘播种’知识。”林恩在观察报告中写道,“它正在从‘个人的本命之光’,向‘可共享的智慧媒介’进化。”
第三章:控识如流,光随念转
掌握知识的下一步,是“掌控知识”——这既是智慧之光修行的核心,也是区分“知识储存者”与“智慧拥有者”的关键。对林恩而言,“掌控”意味着能将知识拆解、重组、迁移、应用,就像工匠对待手中的材料,既能化整为零,也能聚零为整。
他的“控识训练”在特制的“知识沙盘”上进行。这是一个用沉星岩打造的平台,表面布满了能响应精神力的符文凹槽,倒入用星界墨水与超脑数据流混合制成的“液态知识”后,便能通过智慧之光的引导,塑造出各种知识模型。
基础训练是“知识拆解”。林恩会选取一个复杂的法则模型,比如“跨位面传送阵的能量循环系统”,让智慧之光化作无数光丝,将模型分解成“空间坐标定位”“能量转化”“法则锚定”等独立模块,再将每个模块拆解为更基础的知识点,直到光丝上缠绕的符文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为止。
这个过程如同剥洋葱,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精准。最初,他常常拆解到一半就因精神力消耗过大而失败,智慧之光也会变得黯淡无光。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光丝的控制越来越精细,能在不破坏知识点本质的前提下,精准地分离出每个组成部分。当他能在十分钟内拆解完“位面跃迁公式”时,智慧之光的光丝数量增加了一倍,且每根光丝都能独立处理不同的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