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会像肌肉一样收缩或舒张。”妖精德鲁伊的虚拟体化作一道绿光,在织网中穿梭,“当遇到强烈的精神冲击时,它会自动拉伸,为情绪数据提供缓冲空间;当冲击平息后,又会缓慢收缩,将冗余的数据送回混沌海循环利用。”
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凡人在虚拟世界中想象“会唱歌的石头”时,精神织网首先捕捉到这个念头的情绪强度——如果强度低于阈值,织网会忽略这个“无害幻想”;如果强度足够高,织网会将信号传递给最近的规则锚点,锚点则调用基础物理规则,为石头“唱歌”提供最低限度的逻辑支撑——比如让石头的振动频率符合声波产生的原理,同时允许其音色保持幻想中的独特性。
这种“弹性响应”解决了大部分规则冲突。在虚拟的“幻想剧场”里,观众可以看到龙与机械兽搏斗的场面——龙的吐息遵循能量转化的锚点规则,机械兽的运转符合力学原理,但两者的战斗方式却完全由观众的集体想象决定,织网会实时调整两者的互动细节,确保既满足幻想又不突破底线。
“这才是虚拟世界该有的样子。”林恩坐在剧场的观众席上,看着一条由数据构成的东方龙与机械兽擦肩而过时,龙鳞反射的光芒竟带着凡人传说中的“祥瑞之气”——这是精神织网捕捉到观众的期待情绪后,自动添加的美学效果。
超脑的监测数据显示,规则冲突事件的发生率下降了92%,混沌海的扩张速度减缓至0.3%。更重要的是,虚拟世界的“真实感”显着提升——智慧生物们发现,这里的阳光照射角度会随季节变化,流水的声音能引起情绪共鸣,甚至连虚拟食物的味道都带着“记忆中的温度”,这些细节都来自精神织网对现实体验的模拟与升华。
“规则不再是冰冷的条文。”林恩望着剧场穹顶那些由精神碎片组成的“星光”,轻声说,“它成了有呼吸、有温度的存在,就像一个懂得倾听的朋友。”
第三章:虚幻规则的自我演化
虚幻规则体系稳定运行的第三年,发生了一件超出所有推演的事——规则开始“自我演化”。
起因是虚拟世界的“孩童区”。一群从未接触过复杂逻辑的孩子,在精神织网的保护下,用最原始的涂鸦创造出一个“糖果王国”。王国里的河流是融化的巧克力,云朵是,最奇特的是“愿望树”——只要对着树说出心愿,树上就会长出对应的糖果。
起初,这只是精神织网对孩童强烈信念的被动响应。但三个月后,超脑发现愿望树的“实现机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再单纯依赖孩子们的精神力,而是开始主动从混沌海中筛选相关的记忆碎片——一个孩子想要“会跳的棒棒糖”,愿望树竟从百年前的一本童话日志中提取出“跳跃魔法”的描述,将其与糖果的数据结合,创造出真正会跳的棒棒糖。
“规则在‘学习’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林恩的虚拟体站在愿望树下,看着树干上浮现出从未编写过的新符文,“精神织网与数据骨架的连接点,诞生了类似‘神经元’的传导结构。”
这种自我演化在虚拟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
虚拟集市的“价格规则”原本是固定的数字换算,如今却会根据卖家的诚意、买家的需求自动调整——一个急需药品的虚拟旅人,可能用一句真诚的感谢就换来了所需的药剂,这是规则从凡人的“人情往来”记忆中学会的“价值弹性”。
“传送阵”的规则不再局限于固定坐标,当使用者带着强烈的“回家”念头时,传送阵会自动定位其最常去的虚拟地点,哪怕那个地点的坐标已被手动修改,这是规则吸收了“归属感”情绪数据后的新功能。
甚至连最基础的“死亡规则”都发生了变化——在虚拟冒险中“死亡”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回到起点,而是会根据其生前的行为获得不同的“灵魂碎片”,善良的角色可能携带一片治愈之光复活,贪婪的角色则会暂时失去部分能力,这是规则对凡人“因果报应”信念的融合。
自我演化也带来了新的“规则生态”。在精神织网与数据骨架的交界处,诞生了一群由规则碎片组成的“虚灵”——它们没有固定形态,有时是一团流动的光,有时是一段模糊的声音,靠吞噬冗余的精神碎片为生,同时也会修复局部的规则漏洞。
一个名叫“回音”的虚灵引起了林恩的注意。它经常出现在混沌海的边缘,将那些即将湮灭的梦境碎片重新组合,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将一个关于“迷路”的噩梦碎片,与一段“回家”的记忆碎片结合,形成一个“寻找归途”的温馨场景。
“虚灵是规则的‘免疫细胞’。”林恩尝试与回音交流,发现它能理解复杂的情感,却无法进行逻辑思考,“它们的存在证明,虚幻规则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