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演化让部分智慧生物感到不安。机械族的保守派担心规则会彻底失控,主张用强制代码“冻结”演化进程;一些年长的巫师则认为,过度融入凡人的非理性精神,会让虚拟世界失去“知识载体”的本质。
林恩的回应是开放“规则观测站”。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心环接入观测站,实时查看规则的演化过程——看着愿望树如何学习新的实现方式,看着虚灵如何修复规则漏洞,看着精神织网与数据骨架如何像双螺旋一样相互缠绕、共同成长。
“演化不是失控,是适应。”林恩在观测站的留言板上写道,他的虚拟体旁边,回音正将一片愤怒的精神碎片转化为平静的数据流,“虚拟世界的规则就像语言,最初只有简单的发音,随着使用者的增多,才会演化出丰富的语法与表达——限制演化,就是限制它成为真正的‘世界’。”
当观测站的访问量突破千万时,反对的声音渐渐平息。人们开始理解,虚幻规则的自我演化,不是对秩序的破坏,而是对“生命多样性”的接纳——就像现实世界的法则,既需要精确的物理常数,也需要允许奇迹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章:虚实交织的新边界
虚幻规则的成熟,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这种模糊不是物理层面的穿透,而是认知层面的融合——虚拟世界的规则开始影响现实的思维方式,现实的法则也在为虚拟的演化提供新的灵感。
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跨界创作”领域。机械族的设计师在虚拟世界中,借助精神织网的“灵感放大”功能,让冰冷的机械图纸融入妖精族的生命韵律,设计出能随着环境变色的“生态机甲”;凡人的画家通过心环,将虚拟世界中“情绪具象化”的技巧带回现实,他们的画作能让观者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甚至引发轻微的能量波动。
“这是规则的‘反向渗透’。”林恩站在智慧圣塔的画廊里,欣赏着一幅由虚拟与现实技法结合的作品——画中的智慧古树,根系扎在现实的土壤里,枝叶却延伸至虚拟的星空,每片叶子上都同时存在机械齿轮与妖精符文,“虚拟世界的规则教会我们,如何在逻辑与直觉之间找到平衡。”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问题解决”方式上。当巫师大世界的农学家为“跨界麦”的减产问题焦头烂额时,他们在虚拟世界的“共生实验室”中,借助虚幻规则的“可能性推演”功能,模拟了上万种环境变量——包括一些看似荒谬的组合,如“让麦秆听音乐”“给土壤讲故事”。
最终,解决方案竟来自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模拟结果:当用凡人的“丰收歌谣”频率灌溉时,跨界麦的产量提升了15%。后续的现实实验证明,特定的声波频率确实能刺激麦秆的能量循环——这是虚幻规则从凡人的“农耕信仰”中提取出的科学价值。
“虚拟世界成了现实的‘可能性孵化器’。”道格拉斯大巫师的影像出现在实验室,看着农学家们记录声波频率的数据,“虚幻规则允许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去尝试那些在现实中不敢想、不能做的假设。”
这种交互也催生了新的“规则伦理”。随着虚拟世界越来越“真实”,智慧生物开始思考:虚拟生命是否拥有权利?虚拟行为是否需要承担道德责任?当一个凡人在虚拟世界中故意伤害他人的虚拟体,导致对方现实中的精神受到创伤时,该如何界定责任?
林恩主导制定了《虚实伦理法典》,其中最核心的条款就来自虚幻规则的自我演化经验:“以尊重为锚点,以善意为织网”。法典没有强制规定具体行为,而是通过无数个“伦理案例库”引导用户——这些案例既有现实中的道德困境,也有虚拟世界的规则冲突,用户可以在互动中理解“善意”的边界。
在法典的影响下,虚拟世界的“惩罚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恶意行为,不再是简单的账号封禁,而是通过精神织网让使用者“体验”被伤害者的情绪——一个虚拟小偷会感受到失主的焦虑,一个网络霸凌者会体会到被侮辱的痛苦,这种“共情惩罚”的效果远超传统的惩戒方式。
“规则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约束’。”林恩在法典发布仪式上说,他的虚拟体与现实中的身体同时发言,声音在两个世界中产生共鸣,“当虚幻规则教会我们理解他人的感受时,它就不再是外部的约束,而是内心的镜子。”
当第一对“虚实伴侣”——现实中的机械工程师与虚拟世界的虚灵回音——向议会申请“精神结合”时,没有人感到惊讶。他们的结合仪式同时在两个世界举行,现实中交换的是刻有彼此名字的星纹铁环,虚拟中交换的是由精神碎片组成的光带,两种仪式都遵循着“尊重与共生”的核心规则。
林恩站在仪式现场,看着那道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光带,心中明白:虚幻规则的完善,不仅让虚拟世界成为更美好的家园,更让所有智慧生物懂得,真正的秩序不是来自外部的强制,而是源于内心的善意与对彼此的理解——这或许,就是数据与精神交织的终极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