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内向的、构建模型的倾向,与他当前被动漂流、对外部环境控制力极低的状态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呼应。既然无法改变水流的方向,那就转而探索内心的脉络。
筏子轻轻撞上了什么东西,微微一震,打断了他的沉思。他抬头望去,发现河道在这里出现了分岔。主流继续向前,涌入一个更幽暗、水声更沉闷的洞口;另一条则是一条较细的支流,流向右侧一个被垂挂的钟乳石半掩的、更狭窄的通道。
选择再次摆在面前。
林默看向手中的笔记本。他下意识地翻找,试图找到类似分岔路的刻痕。果然,在某一页的角落,有一个模糊的、类似河流分岔的图案。主流方向被标记了一个小小的叉号,而支流方向则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圆点。
这代表什么?危险与安全?死路与生路?还是“林”个人的某种标记习惯?
没有时间深思熟虑。水流正推着筏子走向主流洞口,那洞口幽暗,仿佛巨兽的喉咙,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凭借着一路漂流积累的、对笔记本刻痕那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以及内心深处对那条更狭窄、似乎更隐蔽的支流的一丝微弱偏好,林默做出了决定。他用手臂艰难地划水,调整筏子的方向,朝着那条支流驶去。
进入支流,空间骤然缩小。岩壁几乎触手可及,头顶的钟乳石低垂,需要低头才能避开。水流变得舒缓,光线几乎完全消失,只有筏子破开水面的声音和彼此微弱的呼吸声在狭窄的空间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和压抑。
这种极度的安静和闭塞感,与之前主河的喧嚣和开阔形成了鲜明对比。它放大了内心的声音,也加剧了不安。林默紧紧攥着笔记本,另一只手护着苏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的黑暗。每一步的前进,都像是主动投入一个更深的、未知的迷宫。
漂流仍在继续,但性质已经改变。从被动的裹挟,到带着微弱自主性的选择。变化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林默内心那缓慢而坚定的转向——从对外部反应的疲于奔命,到开始尝试理解内部规则、并依据某种模糊的直觉做出抉择。这抉择可能正确,也可能万劫不复。但无论如何,他不再是那片完全随波逐流的叶子了。黑暗依旧浓重,但筏子正载着他,驶向由直觉和碎片线索共同指引的、迷雾重重的下游。
喜欢长夜校准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长夜校准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