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8年,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担任秦国丞相,一定会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是秦国,这时秦国就危险了!”秦王于是任命楼缓为丞相,囚禁了孟尝君,想要杀他。孟尝君派人向秦王的宠姬求救,宠姬说:“我希望得到你的狐白裘。”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但已经献给了秦王,无法满足宠姬的要求。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擅长偷盗的人,潜入秦王的宝库,偷出了狐白裘献给宠姬。宠姬于是为孟尝君向秦王求情,秦王也架不住美人相求,于是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离开后,秦王就后悔了,赶忙派人去追赶他。一追一逃就是赶时间,孟尝君到达函谷关时,天还没亮,根据秦国关法规定:鸡鸣时才能放行。当时时间还早,追兵也即将赶到,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擅长模仿鸡鸣的人,他一叫,野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孟尝君于是得以逃脱回国。孟尝君虽贤能,但作为齐国人,其忠诚度被秦国质疑,说明跨国人才的使用存在根本性矛盾。强国招揽他国人才虽能短期获益,却难以解决根本的信任问题,人才的价值与风险并存。秦国关隘鸡鸣放行的机械规定,被孟尝君门客轻易破解,暴露了僵化制度的脆弱性。任何系统若缺乏灵活性,都可能成为自身的弱点。孟尝君脱险全赖门客各显神通(盗裘、鸡鸣),凸显多元化团队在危急时刻的关键作用。真正的领导力在于能汇聚不同才能为己所用。秦王先囚后放、放而复追的反复,反映统治者情绪化决策的危害。这种优柔寡断不仅使秦国失去贤才,更埋下孟尝君日后反秦的隐患。宠姬为狐白裘干预国政,暴露权力体系中的腐败漏洞。当私人欲望可以左右国家决策时,体制的公正性必然崩塌。
楚国人告诉秦国说:“托社稷神灵的福,楚国已经有新王了!”秦王大怒,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国,斩杀楚军五万人,攻占了楚国十六座城池。
赵王封他的弟弟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喜欢招揽贤士,门客常有数千人。有一个叫公孙龙的人,擅长“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将他收为门客。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讨论“臧三耳”的问题,公孙龙辩论得非常精妙。孔穿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第二天又去见平原君。平原君说:“昨天公孙龙的辩论非常精彩,先生觉得如何?”孔穿回答说:“是的,他几乎能让臧有三只耳朵了。不过,这实际上很难!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如今说三只耳朵很难,实际上也不是真的;说两只耳朵很容易,实际上也是真的。不知您是愿意接受容易且真实的说法呢,还是愿意接受困难且不真实的说法呢?”平原君无言以对。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您不要再与孔子高辩论了!他的道理胜过言辞,而您的言辞胜过道理。言辞胜过道理,最终一定会被驳倒。”齐国的邹衍经过赵国,平原君让他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说法。邹衍说:“不可以。辩论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的类别,使它们不相混淆;排列不同的观点,使它们不相冲突。表达思想,阐明观点,使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迷惑对方。所以胜者不会失去他所坚持的,败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如果是这样,辩论才有意义。如果用繁琐的文辞互相欺骗,用华丽的言辞互相掩饰,用巧妙的比喻互相转移话题,使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就会损害大道。那些纠缠于纷争的言辞,争到最后才停息,对君子有害无益,我不做这样的事。”在座的人都称赞邹衍。公孙龙从此被冷落。公孙龙的失势预示着任何学说若仅沉迷逻辑游戏而脱离社会实践,终将被历史淘汰。学者贵于行之,我们对于知识不仅要知道,还要去灵活的运用它,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我们遇到的困难。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