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53 年正月,汉宣帝照例前往甘泉宫,在泰畤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虔诚地祭拜天神,祈求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时,朝堂因杨恽被杀一事余波未平,有大臣上奏说京兆尹张敞是杨恽的同党,认为他不应再担任官职。汉宣帝因为爱惜张敞的才能,就把这份奏章搁置一旁,没有立即处理。
张敞派属官絮舜去查办案件,絮舜却擅自回家,还口出狂言说:张敞顶多再做五天京兆尹,还能查什么案子!”张敞听闻后,当即就派人将絮舜逮捕入狱,日夜审讯,最终判了他死刑。临刑前,张敞派主簿给他传话说:这五天京兆尹当得如何?如今冬天已过,你还指望能多活些时日?随后就把絮舜给处死了。
不久,立春时节到来,负责平反冤狱的使者出巡。絮舜的家人带着尸体和张敞的命令,向使者申诉冤情。使者将张敞滥杀无辜一事上奏朝廷。汉宣帝本想让张敞自行了断,便先下发此前因杨恽案弹劾他的奏章,将其贬为庶人。张敞到宫前上交印绶后,选择了逃亡。
数月后,京师的治安出现了恶化,有了盗贼横行的迹象,冀州地区更是出现了大股盗匪。此时的汉宣帝想起了张敞以往的功绩,就派使者前往他的家中召他回来上班。当时张敞正被严厉的弹劾,当宣帝派的使者到来时,他的妻子和家人都被吓哭了,张敞却笑着说:我已是逃亡的平民了,若是郡吏前来,那就是要逮捕我;如今来的是使者,说明陛下要重新起用我了。随即他就整理行装,跟随使者进京上班了,还给宣帝写了奏折,说道:臣从前有幸位列九卿,担任京兆尹,后因斩杀属官絮舜获罪。絮舜本是臣厚待的下属,多次承蒙臣的恩惠。因臣被弹劾即将免职,他便回家休息,说臣只能再做五天京兆尹。他背恩忘义,伤风败俗。臣认为絮舜行为不端,才将他处死。臣承认自己滥杀无辜、审讯不公,即便伏法而死,也无怨无悔!宣帝随即就召见张敞,并任命他为冀州刺史。张敞到任后,迅速平息了盗贼之乱。
就在张敞平定了盗贼的事情后,朝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与皇上的治国理念出现了分歧,皇太子性格温柔仁慈,喜好儒学。他见宣帝多用严刑峻法管理官吏,便在一次陪宣帝宴饮时,委婉地进言说:如今陛下用刑过重,应该多任用儒生。汉宣帝听后脸色一变,声音严厉的说道:汉家自有治国制度,向来是王道与霸道兼用,怎能单纯依靠道德教化,照搬周朝的治国方式?况且那些迂腐的儒生不懂得审时度势,喜欢厚古薄今,让人在名与实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人怎能委以重任!说罢,他又叹息道:将来扰乱我汉家天下的,恐怕就是太子了!
针对此事,司马光说道:王道和霸道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在夏、商、周三代盛世,礼乐制度的制定与军事征伐的权力都掌握在天子的手中,这被称为王道;当天子势力衰弱,无法约束诸侯时,若有诸侯能率领同盟讨伐叛逆、尊奉王室,这便称为霸道。无论是王道还是霸道,施行的基础都是仁义,都需要任用贤能之人,奖赏善行、惩罚恶行,禁止暴力、诛除叛乱。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名位的高低、德泽的深浅、功业的大小以及政令的宽狭,并非像黑白、甘苦那样截然不同。汉朝之所以无法重现这三代的盛世,就是因为君主没有全力去施行先王之道,这并非是先王之道在后世无法推行。儒者之中有君子,也有小人。那些迂腐的儒生确实不足以治国,但是就不能选拔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儒者加以任用吗?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都是大儒,若汉朝能任用他们,将来所取得的功业又怎会止步于此呢?汉宣帝认为太子懦弱,难以担当治国重任,将来必会扰乱汉家天下,这一判断是正确的;但他说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就太过偏激了。这样的言论恐怕不利于教导子孙,也难以成为后世的治国典范。
淮阳宪王喜欢研究法律,聪明有才,他的母亲张婕妤深受汉宣帝的宠爱。因此,汉宣帝逐渐疏远太子,偏爱淮阳宪王,还多次感叹:宪王才是最像我的儿子!甚至动了改立宪王为太子的念头。然而,太子出身低微,汉宣帝年轻时得到许氏家族的帮助,即位后许皇后又被杀害,出于念旧之情,他始终不忍心废除太子。后来,汉宣帝任命韦玄成为淮阳中尉,因为韦玄成曾将爵位让给他的兄长,汉宣帝希望借此让宪王受到感化。从此,太子的地位才得以更加稳固。
匈奴呼韩邪单于兵败后,左伊秩訾王就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向汉朝称臣,入朝求助,这样才能使匈奴安定。呼韩邪单于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众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按照匈奴的传统,向来崇尚勇力,轻视劳役,以骑马作战立国,因此在众多蛮夷中享有赫赫威名。战死沙场是壮士的荣耀,如今兄弟争夺单于之位,不是哥哥获胜,就是弟弟取胜,即便战死也能留下威名,子孙后代还能长久的统治各国。汉朝虽然强大,但也不可能吞并匈奴。我们为什么要破坏祖先的制度,向汉朝称臣,羞辱历代单于,被各国耻笑呢?就算暂时能安定下来,日后又如何在蛮夷中称雄!左伊秩訾王反驳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国家的强弱之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今汉朝强盛,乌孙等国纷纷臣服。但是自从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就日益衰弱,难以恢复往日的强盛,即便能够勉强维持霸主的地位,也从未有过安宁的日子。现在我们向汉朝称臣还能生存,如果不称臣就只有灭亡一条路可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就在大臣们的议论声中,呼韩邪单于一锤定音,决定按照左伊秩訾王的建议向汉朝称臣,随后就率领部众向南迁徙,逐渐靠近汉朝的边塞,又派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到汉朝做人质。郅支单于在得知消息后后,也派儿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到汉朝做人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