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宪自称是汉朝大将军,长安城里的几十万军队都归他管。他住进了东宫,霸占了王莽的后宫嫔妃,还享用着王莽的车马服饰。初六这天,李松、邓晔也进了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也到了。这时大家发现王宪把玉玺私自藏了起来,还霸占了那么多宫女,又用着天子才能用的鼓旗仪仗,马上就把他抓起来杀了。这时,王莽的脑袋被送到宛城,挂在集市上示众。老百姓见了,都争着去打他的脑袋,还有人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吃掉泄愤。
班固说:王莽一开始靠外戚的身份发家,故意装得谦卑低调,努力做事博取名声。等他当上了辅政大臣,表面上为国家操劳、做事正直,这不就是那种“表面仁义,实际虚伪”的人嘛!王莽这人既不善良,又满肚子坏水,再加上他借着四位父辈积累的权势,又赶上汉朝衰落、皇位继承几次中断,太后又长寿,能给他撑腰,这才让他有机会把奸计耍到底,最后篡夺皇位。这么看来,他篡位好像也是天意,不完全是人力能决定的。可等他真正坐上皇位后,统治比夏桀、商纣那会儿还危险,他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黄帝、虞舜转世。从此行事就更加肆意妄为,经常靠着阴谋诡计耍威风,把华夏大地祸害了个遍,连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都遭了殃,可他还不满足。这下可好,天下人都活不下去了,就开始造反。最后他丢了城池、落得个尸首分离的下场,还害得天下好多城市变成了废墟,百姓也跟着遭殃。翻遍史书去找那些乱臣贼子,论起祸国殃民的程度,还没人能比得上王莽。以前秦朝烧《诗》《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王莽就拿《六艺》给自己的奸计找借口,虽然手段不一样,但最后都走到了亡国的那一步,他们都是被圣王淘汰的人罢了。
长安被攻下之后,紧接着,定国上公王匡就攻下了洛阳,还活捉了王莽的太师王匡和哀章,随后将他们全部斩首。到了冬季十月,奋威大将军刘信在汝南击杀了刘望,并诛杀了严尤和陈茂。至此,整个郡县都投降了。
那会儿更始帝打算把都城定在洛阳,就封刘秀做司隶校尉,让他先去洛阳把皇宫和官府收拾好。刘秀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召集了一帮下属,开始起草文书、巡查办事,一切都按照汉朝原来的规矩来。
当时,长安附近的官员和读书人听说更始帝要来,都跑到东边前去迎接。结果他们看到更始帝手下的那些将领,一个个的裹着头巾,穿着女装,滑稽得不行,就忍不住笑话起来。可等看到刘秀带领的司隶校尉下属们时,大家一下子就乐坏了,有些上了年纪的官吏甚至激动得直掉眼泪,说:“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到汉朝官员该有的威严模样!”就因为这事儿,不少有见识的人都开始暗暗支持刘秀。
后来更始帝北上到洛阳定都,还派了使者到各个郡国传达消息,说:“谁先投降,就恢复谁原来的爵位!”这时有个使者到了上谷郡,上谷太守耿况赶紧出来迎接,还把太守印绶给交了上去。这个使者收下印绶后,过了一晚上也没还的意思。这时,太守手下的功曹寇恂就带着兵去见使者,要求把印绶还回来,可是使者不干呐,嘴里还嚷嚷着:“我可是皇上派来的,你一个小小的功曹,还想威胁我不成?”寇恂说:“我哪敢威胁您啊,只是觉得您这做法太欠考虑了。现在天下刚有点太平的样子,如今您拿着皇上的符节出来办事,各地的百姓都眼巴巴的等着呢。结果您刚到上谷就失信于人,以后还怎么让别的地方听您的?”这个使者被说得哑口无言。看到使者的窘境,寇恂干脆让手下人假传使者的命令,把耿况叫来。等耿况一到,寇恂就立即上前拿过印绶交给他。使者没办法,只能以更始帝的名义下了道诏书,耿况这才拿着印绶回去了。
还有宛城的彭宠和吴汉,两人跑到渔阳避难。他们的老乡韩鸿正好是更始帝派去北方巡查的使者,就以皇帝的名义封彭宠做偏将军,代理渔阳太守,又让吴汉当了安乐县令。此外,更始帝还派人去招降赤眉军。赤眉军首领樊崇等人听说汉朝又复兴了,就把部队留在原地,自己带着二十多个将领跟着使者到了洛阳。等到了洛阳后,更始帝就把他们都封了侯,但是没给他们封地。没过多久,留在原地的赤眉军士兵就开始有人逃跑,樊崇他们没办法,只好又回到自己的营地。
就在樊崇回到赤眉军营地的时候,王莽任命的庐江连率李宪,趁着天下大乱就占领了庐江郡,还称自己是淮南王。这时候,以前梁王刘立的儿子刘永就跑到洛阳去投靠更始帝,更始帝就把他封为了梁王,把都城定在睢阳。
这时的更始帝想派个信得过的大将去河北巡查,大司徒刘赐说:“如今的刘氏子弟里,只有刘秀能担此重任。”但是朱鲔等人却不同意他的提议,更始帝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刘赐就一直劝他。最后,更始帝就让刘秀代理大司马的职务,拿着符节渡过黄河,去安抚河北的各个州郡。同时,更始帝还任命刘赐为丞相,让他先去长安把宗庙和宫殿修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