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年闰正月,济阴悼王刘长去世。
夏季四月,朝廷就下令把东平国给分了一部分出来,并封献王的儿子刘尚为任城王。
六月,沛献王刘辅去世。
在当时,有不少人向朝廷反映情况说:“各个郡国在推举人才的时候,有很多都不按照功劳大小、能力高低来,这就导致官员们越来越懒,工作也越来越不上心,政务都荒废了,这事州郡得负主要责任。”章帝就下令让朝廷里的公卿大臣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大鸿胪韦彪向章帝上奏说:“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而衡量贤才的标准,首先就要看他是不是孝顺,所以说,要找忠诚的大臣,就得从孝顺父母的人家中挑选。人的才能和品德很难同时兼备,就像孟公绰这个人,他当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时很出色,但他却不能胜任滕国、薛国这些小国的大夫。那些忠孝的人,为人厚道实在;而那些只知道投机取巧的官吏,往往刻薄无情。所以说选拔人才,应该把才能和品德放在首位,不能只看出身门第。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要选好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地方高级官员)。只要这些二千石官员贤明能干,那他们推举上来的人才也都会比较靠谱。”
韦彪还另外写了一份奏疏说:“国家政务的关键部门是尚书台,尚书台官员的选拔,必须得慎之又慎!但最近很多尚书都是从郎官中直接破格提拔的,这些人虽然熟悉国家的法律条文,回答问题也很机灵,但都是些小聪明,大多没有治国安邦的大才能。咱们应该吸取‘啬夫敏捷应对却不可重用’的教训,多想想绛侯周勃虽然不善言辞却建立大功的例子。”章帝觉得韦彪说得很有道理,就都采纳了他的建议。韦彪就是韦贤的玄孙。
这年秋季七月,章帝就下诏书说:“法律明确规定,审讯犯人的时候,只能用鞭打、杖击、罚站这些方式;而且《令丙》里也规定了刑具的长短尺寸。但自从发生大案要案以来,官吏审讯犯人的手段就变得特别残忍,还用钻、凿之类的刑具,让犯人痛苦不堪。一想到他们受的罪,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现在规定以后审理案件都安排在秋冬季节,一定要严厉禁止使用酷刑。”
到了八月,太尉邓彪就被免去了职务,太尉这么重要的职位不能一直空缺着呀!朝廷就任命大司农郑弘去担任太尉。
过了几天,朝廷下诏书宣布更改年号为章和。
又过了几天,章帝就到南方去视察。他还下诏书说:“我这次出行路过的郡县,不许当地官吏专门储备物资来接待我。只让司空亲自带着人去修桥就好了。要是有人派使者来迎接,或者打探我的行踪,那当地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就要被治罪。”
本年九月,章帝就到了章陵视察;十月,又到江陵视察,返回时又到了宛城视察。他还召见了前临淮太守、宛城人朱晖,并任命他为尚书仆射。朱晖在临淮任职时政绩很好,百姓也歌颂他“性格刚直又务实,南阳朱季(朱晖字季)真厉害,官吏怕他威严,百姓念他恩惠”。当时他因为犯法被免职在家,所以这次才有被重新重用的机会。十一月,章帝就返回了皇宫。
就在这时,尚书张林上奏说:“现在国家的钱不够用,应该自己煮盐,恢复汉武帝时的均输法(政府统一调配物资)。”朱晖却是坚决反对,他说:“均输法就像商人做买卖一样,盐利要是归官府,就会让百姓变得贫困,从而生出怨恨之情,这不是圣明君主该做的事。”对此,章帝就生气地斥责众尚书,面对暴怒的章帝,朱晖等人就主动请求入狱。结果三天后,章帝就赦免了他们,还说:“国家喜欢听不同的意见,老臣无罪,之前的话就当没说,又何必入狱呢!”从此之后,朱晖就开始称病不上班,也不肯再签署公文了。看到他摆烂的样子,尚书令等官员就慌了,还说:“现在正是被责备的时候,你怎么能称病呢,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呀!”朱晖却毫不在意的说:“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蒙受皇恩还能参与国家机密大事,就该以死报国。要是明知事不可行却顺从,这实在有负作为臣子的道义,我现在就等一死。”随后他就闭口不说话了,众尚书就弹劾他,后来章帝气消了,这事也就放下了。几天后,章帝就派直事郎去询问朱晖的身体情况,还派太医去看病,太官去送吃的,他这才起身谢恩,章帝还赐他十万钱、百匹布和十件衣服。
这时,鲁国人孔僖和涿郡人崔骃在太学读书,两人就讨论:“汉武帝刚当皇帝时崇信圣道,他继位前五年号称要超过文帝、景帝,但后来却开始放纵自己,忘了以前的善政。”邻房学生梁郁听到他们的话,就上书告发他们“诽谤先帝,讽刺当今”,朝廷就把案子交给有关部门去处理。面对朝廷的责问,孔僖就上书自辩说:“诽谤是无中生有的事,汉武帝政绩的好坏在汉史中写得明明白白,我这是说史书事实,并不是诽谤。皇帝的善恶天下人都知道,所以不能因此就杀人。况且陛下即位后政教无失,我们又何必讽刺?如果非议对了,那就该改正;要是不对就该包容,何必治罪呢?陛下不考虑大局,只放纵私愤,我们死就死了,但天下人会看陛下的态度,以后就算见到不对的事也没人敢说了。齐桓公曾主动说先君的恶行来请教管仲,如今陛下却为十世前的武帝隐瞒事实,这不是和齐桓公不一样!我怕有关部门突然定案,让我们含冤而死,后世人评论时会拿陛下作对比,到时,子孙又该怎么掩盖这种事实呢?我现在就到宫门前待罪,听候陛下的发落。”奏疏呈上后,章帝就立刻下诏不再追究,还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