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南阳人宋意也给皇帝上书说:“陛下特别孝顺,对诸王的恩宠深厚,对待他们就像家人一样。诸王乘车进殿门都不用行礼,陛下还宁愿自己少吃点,也要赏赐他们,给他们的东西都特别丰厚。刘康、刘焉作为皇族的旁支,能拥有如此大的封国,可是陛下对他们的恩宠已经超出了制度规定。按照《春秋》的道理,父辈、兄弟都得服从君主,这样才能分清尊卑,让朝廷中央强大起来,让地方势力变得弱小。陛下德行高尚、功业昌盛,应该给后世做个好榜样,不能因为私人感情就破坏了君臣之间该有的秩序,丢了正道。再说西平王刘羡等六个王爷,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手下官员也都配齐了,早就该回封国去,好给子孙后代打下基业。可他们长期留在京城,慢慢就变得骄横奢侈起来了,还做些僭越的事儿,这就是享受的恩宠和俸禄太多所导致的。陛下应该放下私人感情,按道理办事,打发刘康、刘焉回封国,也让刘羡他们赶紧离开京城,这样才能堵住大家的议论。”不过皇帝还没来得及安排诸王返回封国。
到壬辰日,皇帝就在章德前殿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他留下遗诏说:“不用专门修建寝庙,一切都按照先帝的老规矩办。”
范晔说:魏文帝说魏明帝看人看事特别透彻,而汉章帝则是个宽厚的人。章帝向来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他不喜欢明帝时期的那种严苛施政风格,所以做事也是采用宽厚的风格。他侍奉明德太后,也特别孝顺。他还减轻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让百姓得到实惠。他为人处世以忠诚宽容为根本,用礼乐来教化百姓。说他是宽厚的长者,这不挺合适的嘛!
汉章帝去世之后,太子就即位了,此时的他年仅十岁,随后就尊皇后为皇太后。
到了三月,有关部门就根据章帝的遗诏,将西平王刘羡迁为陈王,六安王刘恭迁为彭城王。
癸卯日这天,朝廷就把孝章皇帝安葬在了敬陵。
此时的南单于宣去世了,单于长的弟弟屯屠何继位,被称为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由于新皇帝年龄还小,皇太后就开始代理朝政、处理国事。而窦宪则是凭借侍中的身份,就负责处理朝廷机密大事,传达太后的诏令;他的弟弟窦笃当上了虎贲中郎将,窦景、窦寰做了中常侍,这时的窦家兄弟全都手握重要职权。看到他身居高位,窦宪的门客崔骃就写信劝他说:“古书上说:‘生来就有钱有势的人容易骄傲,生来就地位尊贵的人容易自大。’从来没有哪个生来富贵还能不骄不傲的人。现在您刚刚得到太后的宠信,朝廷上下都盯着您的一举一动,怎么能做事不小心谨慎,好保住长久的好名声呢?以前冯野王作为皇亲国戚,官做得大还被人夸是贤臣;最近的阴卫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礼法,最后得了不少福气。有些外戚常常被人指责,甚至给家族招来大祸,就是因为他们太自满,不知道谦虚,地位高了,却没什么品德。从汉朝建立到哀帝、平帝那会儿,已经有二十多个外戚家族,最后能平安无事的却只有四家。《尚书》里说要把商朝的兴衰当作借鉴,这事儿能不谨慎对待吗!”
庚戌日这天,皇太后就下诏书:“任命前任太尉邓彪为太傅,并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让他负责处理尚书事务,朝廷各部门官员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听从他的指挥。”窦宪看重邓彪有谦让的好品德,又深受先帝的敬重,而且为人温和厚道,所以也特别尊崇他。窦宪想做什么事,表面上都让邓彪上奏给太后,实际上都是窦宪在背后安排,最后太后都会同意。邓彪在位的时候,只顾着自己修身养性,也没能纠正朝廷里的一些问题。窦宪这人脾气暴躁,别人哪怕只是瞪他一眼,他都要报复。永平年间,谒者韩纡曾经审理过窦宪父亲窦勋的案子,窦宪就派人杀了韩纡的儿子,还拿他儿子的头去祭奠自己的父亲。
癸亥日这天,陈王刘羡、彭城王刘恭、乐成王刘党、下邳王刘衍、梁王刘畅这几位王爷,终于开始返回各自的封国。
到了夏天四月,朝廷就按照先帝留下的遗嘱,废除了各郡和封国对盐铁的垄断经营,还允许老百姓自己煮盐、自己炼铁铸器。
五月的时候,京城一带发生了旱灾。
就在这时,北匈奴又闹起了饥荒,内部也乱成一团,每年都有好几千人跑到南匈奴那边去投降。
到了秋天七月,南单于给朝廷递了份奏章,说:“现在北匈奴自己内部打得不可开交,正是咱们出兵的好时候!要是能把北匈奴打垮,让他们归顺我们南匈奴,把南北匈奴合成一个,以后汉朝北边就再也没麻烦了。我们这些人在汉朝的地盘上生活,吃的用的全靠朝廷供给,每年拿到的赏赐,动不动就是上亿。我们的日子过得这么舒坦,可心里总觉得愧疚,因为没给朝廷出啥力。所以我们打算带着国内的军队,还有刚投降过来的胡人精锐,分好几路去打北匈奴,约好十二月在北匈奴地盘上会合。不过我们这点兵力,又要打仗又要守家就有点吃力了,希望朝廷能派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再加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这些地方的太守,大家一起出兵往北打。靠着朝廷的威风,肯定能一下子把北匈奴给收拾了。今年可是决定我们南匈奴成败的关键一年,我已经让手下的部队都准备好了,就等朝廷的命令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