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驻守在广陵,当时广陵城孤立无援,粮食短缺,又靠近胡寇的势力范围,人心惶惶,没人有坚守的决心。郗鉴收到讨伐苏峻的诏书后,当即泪流满面地向将士们发誓,要入朝解救国难,将士们都深受感动,争相奋勇请战。郗鉴派将军夏侯长等人从小路前往寻阳,对温峤说:“有人听说叛贼想挟持天子向东逃往会稽,咱们应当先修建营垒,占据险要之地,这样既能防止叛贼逃跑,又能切断他们的粮道,然后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等待叛贼来攻。叛贼攻不下城,野外又没什么可掠夺的,东边的退路被阻断,粮运自然就会断绝,到时候他们必然会自行溃败!”温峤对此深表赞同,认为这是个绝妙的计策。
五月,陶侃率领部众抵达寻阳。议事的人都议论说,陶侃会诛杀庾亮来向天下人谢罪;庾亮听后吓得心神不宁,只好采纳温峤的计策,主动去拜见陶侃请罪。陶侃见他突然下跪,便慌忙上前阻拦,惊讶地说:“庾元规(庾亮字)竟然要向我陶士行(陶侃字)下拜吗!”庾亮上前一步,满脸愧疚地主动承担罪责,言谈举止庄重得体,陶侃心中的不满渐渐消散,打趣道:“您当初修筑石头城来防备我,如今怎么反过来求我了呢!”随即拉着庾亮宴饮畅谈一整天,最终决定和庾亮、温峤一同进军建康。此时联军共有四万士兵,旌旗连绵七百多里,战鼓的声响,在远近各地都能听到,声势浩大。
苏峻听说西边的联军起兵,便采纳参军贾宁的计策,从姑孰撤军返回石头城据守,同时分兵抵御陶侃等人。
乙未日,苏峻逼迫晋成帝迁都石头城。司徒王导极力劝阻,可苏峻根本不听。成帝悲痛地哭着登上马车,皇宫里的人都放声大哭。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刘超、钟雅徒步跟在成帝身边侍奉。苏峻给他们马匹,两人却不肯乘坐,只是神情悲愤地坚守着臣节。苏峻听说后,心中就十分厌恶他们,却也没敢立刻下手杀害。他安排自己的亲信许方等人担任司马督、殿中监,表面上说是负责皇宫警卫,实际上是为了监视防备刘超等人。苏峻把仓库的屋子改造成成帝的宫殿,还每天跑到成帝面前说些粗鄙丑恶的话。刘超、钟雅和右光禄大夫荀崧、金紫光禄大夫华恒、尚书荀邃、侍中丁潭始终在成帝身边侍从,一刻也不离开。当时发生饥荒,米价飞涨,苏峻送来的食物,刘超一概不接受;他早晚都恭敬地陪伴在成帝身边,臣子的礼节愈发恭谨。即便身处幽禁困境,刘超还时常为成帝讲解《孝经》《论语》,坚守着作为臣子的本分。
苏峻让左光禄大夫陆晔留守台城,又逼迫百姓全部聚集到后苑,另派匡术驻守苑城。
尚书左丞孔坦逃到陶侃军中,陶侃任命他为长史。
当初,苏峻曾派尚书张闿暂时统领东部军队,司徒王导暗中让张闿用太后的诏书晓谕三吴地区的官吏百姓,号召他们起兵救援天子。会稽内史王舒任命庾冰代理奋武将军,让他率领一万士兵西渡浙江。于是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义兴太守顾从等人都纷纷起兵响应。虞潭的母亲孙氏对虞潭说:“你应当舍生取义,别因为我年老就拖累你!”她还把家中的僮仆全都派去参军,变卖自己的首饰玉佩来充当军饷。蔡谟认为庾冰应当恢复原来的职位,当即辞去吴国内史的官职,把职位让给了庾冰。
苏峻听说东方起兵,就派部将管商、张健、弘徽等人前去抵御;虞潭等人与他们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虞潭的军队始终无法前进。
此时,陶侃、温峤的军队驻扎在茄子浦。温峤考虑到南方士兵熟悉水战,而苏峻的士兵擅长陆战,于是下令:“有敢上岸的将士,一律处死!”恰逢苏峻运送一万斛米去馈赠祖约,祖约派司马桓抚等人前去迎接。毛宝率领一千人担任温峤的前锋,他对士兵们说:“兵法上讲‘军令有时可以不遵守’,难道眼看着能攻击敌人,还能因为军令不上岸出击吗!”于是擅自领兵上岸袭击桓抚,把粮食全部缴获,还斩杀俘获了上万敌人,祖约的军队从此陷入了缺粮的困境。温峤随即上表举荐毛宝担任庐江太守。
陶侃上表举荐王舒监管浙东军事,虞潭监管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下令王舒、虞潭都听从郗鉴的调度。郗鉴率领部众渡过长江,和陶侃等人在茄子浦会合,雍州刺史魏该也领兵前来会合。
丙辰日,陶侃等人的水军径直向石头城进发,抵达蔡洲。陶侃驻扎在查浦,温峤驻扎在沙门浦。苏峻登上烽火楼,望见联军兵力强盛,脸上露出畏惧的神色,对身边人说:“我早知道温峤能聚集这么多人马啊!”
庾亮派督护王彰袭击苏峻的党羽张曜,反而被张曜打败。庾亮把符节、印信送到陶侃那里请罪,陶侃却安慰道:“古人有三战三败仍能成事的,您才败了两次而已。现在事态紧急,不该这么频繁地请罪自责。”庾亮的司马、陈郡人殷融去见陶侃谢罪,推诿说:“这是将军(庾亮)的决定,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劝阻的。”随后王彰也来请罪,却坦诚地说:“这是我自己领兵不力造成的失败,将军并不知情。”陶侃感叹道:“从前我以为殷融是君子,王彰是小人;如今看来,王彰才是君子,殷融倒是个小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