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公萧遥欣喜好军事,齐明帝因自己的儿子们还年幼,在内亲中依靠萧遥欣兄弟,在外亲中倚重皇后的弟弟、西中郎长史彭城人刘暄,以及内弟、太子詹事江祏。因此任命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刺史,在朝中执掌大权;任命萧遥欣为都督荆、雍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守西部边境。而萧遥欣在江陵,大量招揽有才能、勇猛的人,极力扩充自己的势力,齐明帝对此十分厌恶。萧遥欣侮辱南郡太守刘季连,刘季连秘密上奏萧遥欣有谋反的迹象;齐明帝于是任命刘季连为益州刺史,让他占据萧遥欣上游的位置来牵制他。刘季连是刘思考的儿子。
这一年,高昌王马儒派遣司马王体玄前往北魏进贡,请求北魏派兵迎接,准备率领全国百姓内迁;孝文帝派遣明威将军韩安保前往迎接,划出伊吾地区五百里土地供马儒的部众居住。马儒派遣左长史顾礼、右长史金城人麹嘉率领一千五百名步兵、骑兵迎接韩安保,但韩安保没有按时抵达;顾礼、麹嘉返回高昌,韩安保也返回伊吾。韩安保派遣下属朝兴安等人出使高昌,马儒再次派遣顾礼率领世子马义舒迎接韩安保,抵达白棘城,此地距离高昌一百六十里。高昌的旧贵族留恋故土,不愿东迁,一同杀死马儒,拥立麹喜为国王,再次向柔然称臣。韩安保独自与顾礼、马义舒返回洛阳。
到了公元498年春季,正月,癸未朔,南齐宣布大赦天下。接着,朝廷加授中军将军徐孝嗣为开府仪同三司,徐孝嗣坚决推辞。
北魏将领李佐攻打新野,丁亥日,攻克城池,活捉太守刘思忌,问道:“如今是否愿意投降?”刘思忌说:“宁做南方的鬼魂,不做北方的臣子!”李佐于是将他杀死。此事震动了沔水北岸各地。戊子日,湖阳戍主蔡道福,辛卯日,赭阳戍主成公期,壬辰日,舞阴戍主黄瑶起、南乡太守席谦,相继向南逃跑。黄瑶起被北魏军队俘获,孝文帝将他赏赐给王肃,王肃把他切成小块煮熟吃了。乙巳日,南齐明帝命令太尉陈显达率军援救雍州。
明帝身患疾病,因皇室近亲人少力弱,十分猜忌高帝、武帝的子孙。当时高帝、武帝的子孙还有十位藩王,每逢初一、十五入朝,明帝返回后宫后总会叹息说:“我和司徒(萧子良)的几个儿子都寿命不长,高帝、武帝的子孙却一天天长大!”明帝想要将高帝、武帝的宗族全部铲除,便用隐晦的言辞询问陈显达,陈显达回答说:“这些人哪里值得忧虑!”又询问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萧遥光认为应当逐步实施屠杀计划。萧遥光患有脚病,明帝常常让他乘车从望贤门入宫。每次他与明帝屏退旁人长时间交谈后,明帝都会索要香火,呜咽流泪,第二天必定会有人被诛杀。恰逢明帝病情突然加重,气绝后又苏醒过来,萧遥光于是施行铲除计划。丁未日,明帝下令杀死河东王萧铉、临贺王萧子岳、西阳王萧子文、永阳王萧子峻、南康王萧子琳、衡阳王萧子珉、湘东王萧子建、南郡王萧子夏、桂阳王萧昭粲、巴陵王萧昭秀,至此太祖(高帝)、世祖(武帝)以及世宗(文惠太子萧长懋)的子孙全部被诛杀殆尽。萧铉等人死后,明帝才让公卿大臣上奏弹劾他们的罪状,请求诛杀,明帝下诏不准;大臣们再次上奏,然后才批准。南康王的侍读、济阳人江泌为萧子琳痛哭,眼泪流干后,接着流出鲜血;他亲自护送萧子琳的灵柩安葬完毕,才离去。
二月,癸丑日,南齐明帝下诏命令左卫将军萧惠休等人援救寿阳。甲子日,北魏军队攻克宛城的北城,房伯玉反绑双手出城投降。房伯玉的堂弟房思安担任北魏的中统军,多次为房伯玉哭着求情,孝文帝才赦免了他。庚午日,孝文帝前往新野。辛巳日,北魏任命彭城王元勰为使持节、都督南征诸军事、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三月,壬午朔,崔慧景、萧衍在邓城大败。当时崔慧景抵达襄阳时,沔水北岸的五郡已经沦陷,崔慧景与萧衍以及军主刘山阳、傅法宪等人率领五千余人进军邓城,北魏数万骑兵突然赶到,各路军队登上城楼据守。当时将士们早晨没吃饱就仓促行军,都面带饥饿恐惧的神色。萧衍想要出战,崔慧景说:“敌军不会夜间围攻城池,等到天黑自然会离去。”不久北魏军队越来越多。崔慧景从南门率领军队逃走,其他各路军队不知情,也相继溃散。北魏军队从北门入城,刘山阳与部下数百人断后死战,一边作战一边撤退。崔慧景的军队经过闹沟时,士兵相互踩踏,桥梁都被压断。北魏军队在道路两侧射箭,杀死傅法宪,士兵坠入沟中死亡的不计其数,刘山阳取下士兵的铠甲兵器填满沟壑,踩着过去,才得以幸免。孝文帝率领大军追击,傍晚时分抵达沔水岸边。刘山阳据守城池苦战,直到天黑,北魏军队才撤退。各路军队十分恐惧,当天夜里,都乘船返回襄阳。
庚寅日,孝文帝率领十万大军,仪仗盛大,旌旗华盖簇拥,包围樊城,曹虎紧闭城门据守。孝文帝亲临沔水岸边,眺望襄阳城,随后离去,前往湖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