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镇南将军王肃攻打义阳,裴叔业率领五万兵力包围涡阳,以救援义阳。北魏南兖州刺史、济北人孟表驻守涡阳,粮食耗尽后,只能吃草木的皮叶。裴叔业将斩杀的北魏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高达五丈,以此向城内示威;另外派遣军主萧璝等人攻打龙亢,北魏广陵王元羽率军救援。裴叔业领兵迎击元羽,大败北魏军队,追击并缴获了元羽的符节。孝文帝派遣安远将军傅永、征虏将军刘藻、代理辅国将军高聪等人援救涡阳,都受王肃调度。裴叔业迎击,大败北魏援军,高聪逃奔悬瓠,傅永收拢溃散的士兵缓慢退回。裴叔业再次出战,共斩杀北魏士兵一万余人,俘虏三千余人,缴获的器械、牲畜、财物数以千万计。孝文帝下令将三位将领锁拿至悬瓠。刘藻、高聪被免去死罪,流放到平州;傅永被削夺官爵;王肃被降为平南将军。王肃上奏请求再次派遣军队救援涡阳,孝文帝回复说:“看你的意思,必定是因为刘藻等人刚刚战败,所以难以再次进军。我如今少分兵力则不足以制服敌军,多分兵力则京城的禁卫部队会出现空缺,你仔细谋划吧。义阳能守住就守住,不能守住就放弃;如果丢失涡阳,就是你的过错。”王肃于是解除对义阳的包围,与统军杨大眼、奚康生等人率领步兵、骑兵十余万援救涡阳。裴叔业见北魏军队兵力强盛,连夜率领军队撤退;第二天,士兵溃散奔逃,北魏军队追击,杀伤的南齐士兵不计其数。裴叔业返回并据守涡口。
起初,北魏中尉李彪,出身孤寒微贱,朝中没有亲戚援助;最初游历代都时,因清渊文穆公李冲喜爱贤才,便倾心依附于他。李冲也看重他的才华学识,对他礼遇优厚,将他推荐给孝文帝,并且在朝中为他宣扬声誉,无论公事私事都极力引荐。等到李彪担任中尉后,弹劾官员不避皇亲国戚,孝文帝认为他贤明,将他比作汉代的汲黯。李彪自认为得到君主的赏识,因此不再依赖李冲,开始渐渐疏远他,只是在公共场合整理衣袖表示礼貌而已,不再有敬重的意思,李冲心中逐渐怨恨他。
等到孝文帝南下征伐,李彪与李冲以及任城王元澄共同掌管留守事务。李彪性格刚愎豪放,意见常常与他人相悖,多次与李冲发生争执,而且声色俱厉;自认为身为执法官员,无人能弹劾自己,处理事务大多独断专行。李冲忍无可忍,于是搜集李彪以往的过失罪恶,将他囚禁在尚书省,上奏弹劾李彪“傲慢无礼,肆意逾越法度,在宫中乘坐马车,私自取用官府木材,擅自乘坐皇帝专用的黄色车驾,毫无畏惧。臣已召集尚书以下、令史以上官员在尚书省大堂,将李彪的罪状告知他,审问虚实,李彪全部认罪。请求根据所查事实免去李彪的官职,交付廷尉治罪。”李冲又上奏说:“臣与李彪相识以来,已有近二十年。起初见他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议论刚正不阿,愚臣确实认为他是出类拔萃、公正清廉之人。后来逐渐发现他为人严酷急躁,但仍认为益处多于损害。自从陛下南下以来,李彪兼任尚书,日夜共事,才知道他专横跋扈、肆无忌惮,抬高自己、轻视他人;听他的言辞如同古代忠诚宽厚的贤才,考察他的行为实为天下奸佞残暴之徒。臣与任城王卑躬屈膝、委屈自己,如同温顺的弟弟侍奉凶暴的兄长,他所想要的,即使不合情理,也无不顺从。依据事实核查,都有确凿证据。如果臣所列罪状属实,应当将李彪处死在北方荒野,以清除扰乱朝政的奸贼;如果臣的弹劾没有证据,应当将臣流放到四方边远之地,以平息谗言诬告。”李冲亲手撰写奏表,家人都不知情。
孝文帝阅览奏表后,叹息惆怅许久,说:“没想到留守朝廷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接着又说:“李彪可以说是骄傲过分了,但仆射(李冲)也有些意气用事。”黄门侍郎宋弁一向怨恨李冲,而与李彪是同州老乡,关系友好,暗中为李彪周旋。有关部门判处李彪死刑,孝文帝宽恕了他,只是将他除名为民。
李冲向来性情温和宽厚,但在逮捕李彪时,亲自列举李彪前后的过失,怒目圆睁、大声呵斥,摔砸桌案,御史们都趴在地上,反绑双手请罪。李冲肆意辱骂李彪,随后突发狂病,神情恍惚,言语错乱,时常扼腕大骂,呼喊“李彪小人”,医药都无法医治,有人认为是肝气破裂,十几天后便去世了。孝文帝为他痛哭,悲伤不已,追赠他为司空。
李冲勤勉机敏、精力充沛,长期担任重要繁忙的职务,公文案卷堆积如山,他整日处理事务,从未厌倦,政绩卓着,年仅四十岁头发就变白了。他有兄弟六人,出自四位母亲,少年时常常发生争执。等到李冲显贵后,将自己的俸禄赏赐都与兄弟们共享,彼此变得和睦融洽。然而他常常引荐同族姻亲,私下授予官职爵位,全家每年的俸禄超过一万匹绢帛,当时的人因此轻视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