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他身边,伸手轻轻按住了他拿烟的手,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冷意:“规定,忘了?”
铁蛋吓了一跳,手一抖,烟卷掉在了地上。他看着王超那双没什么情绪的眼睛,心里莫名有些发怵,嘴硬道:“我……我还没点呢!”
“作业区域,禁止携带和准备吸烟。第一次警告,扣你半个工分,以示惩戒。”王超不容置疑地说,然后转向负责记录的老吴,“吴干事,记下来。”
老吴立刻在本子上记了一笔。半个工分虽然不多,但当着所有人的面被记过扣分,铁蛋的脸瞬间涨红了,感觉周围的目光都带着嘲讽,他想争辩,但在王超平静的注视下,最终还是悻悻地低下头,没敢再闹。
杀鸡儆猴,效果立竿见影。另外几个蠢蠢欲动的刺头见状,都老实了不少,手上的动作也加快了些。
王超没有停留在威慑上。他巡视到那些认真干活的小组时,会停下来仔细看看他们切割的粉条是否均匀,捆扎的是否整齐,偶尔还会出声表扬几句:“李婶这组切得不错,宽窄一致。”“张姐你们捆扎得很规整,继续保持。”
他还当场宣布,从今天起,设立一个“每日质量之星”,由张保国师傅和老吴共同评定,每天收工时公布,当选的个人或小组,可以获得额外的一点奖励——可能是几颗水果糖,或者一小块肥皂,东西不贵重,却是一种及时的、看得见的认可。
这个消息让那些勤恳工作的工人们精神一振,干活的劲头更足了。谁不想自己的劳动被看见、被奖励呢?
下午,王超又抽空去了一趟副食品加工厂,找到林科长,诚恳地说明了街道加工组内部正在进行整顿,并拿出了新制定的管理规定请他过目,表达了坚决提升质量的决心。林科长见王超态度诚恳,措施也得力,脸色缓和了不少,表示愿意再给一次机会,下次验收会重点关注。
接下来的几天,王超几乎泡在了加工组。他恩威并施,一方面严格执行规定,对任何违规苗头都及时制止,毫不留情;另一方面,他通过张保国,将自己提供的一部分小工具(如更锋利的切刀、标准的量尺)优先配发给表现好的小组使用,提升他们的效率。
他还私下里找那几个刺头分别谈了话,没有一味斥责,而是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家里确实困难,或者觉得干活没意思),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明确告诉他们,只要遵守规矩,好好干,不仅工分能拿全,以后有好的机会也会优先考虑他们。
这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策略逐渐起了效果。加上大多数工人都支持新规矩,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那几个刺头发现自己被孤立了,再闹下去也没好处,慢慢地也开始收敛,虽然干活还是比不上那些勤快的,但至少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违反规定了。
一周后,加工组的生产面貌焕然一新。车间里秩序井然,卫生状况大大改善,工人们的精神头明显提升。当副食品加工厂的验收员再次到来时,看到的是整齐洁净的场地、规范操作的工人和品质明显提升的米粉,顺利通过了验收,并且对加工组的变化表示了赞赏。
消息传回街道办,马主任和老吴等人终于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对王超的能力更是赞不绝口。
王超站在加工组的院子里,看着逐渐步入正轨的生产场景,心中并无太多得意,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初步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加工组目前依然只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抗风险能力弱,发展潜力有限。
他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时代的契机,让这个小小的街道生产组,走得更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或许,那本《简易农机维修与改造》里的知识,以及系统里可能开出的其他技术信息,能够找到用武之地?
第五十五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