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为:焚烧花朵、驱散麝香(花意指袭人,麝意指麝月),这样闺房中的女子们才开始感受到规劝的重要性;摧毁了宝钗那超凡脱俗的姿容,熄灭了黛玉那聪慧敏锐的心灵,丧失了真挚的情感,于是闺阁中美与恶的差异也变得模糊了。她们若能感受到这份规劝,就不会有彼此疏远的忧虑了;若摧毁了宝钗的仙姿,就不会再有痴恋之心;若熄灭了黛玉的灵窍,也就不会有才情横溢的情感了。那宝钗、黛玉、袭人、麝月,都是张开罗网、挖好陷阱的诱饵,用来迷惑、纠缠、陷害天下之人啊。
写完后,他放下笔准备睡觉。头刚碰到枕头,就立刻陷入了沉睡,整个晚上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直到天亮才醒来。翻身查看时,发现袭人穿着衣服躺在被子上。宝玉已经把昨天的事情抛诸脑后,便轻轻推推她说:“起来吧,好好睡在床上,小心着凉了!”
原来,袭人见宝玉不分昼夜地与姐妹们嬉闹,心想直接劝说他恐怕难以改变,于是决定用温柔的方式来提醒他,心想他最多不过半天或一会儿就会恢复常态。没想到宝玉一整天都没有回来,袭人自己反倒没了主意,整夜都没能好好睡觉。现在突然看到宝玉这样,料想他已经心意回转,便索性不去理他。
宝玉见她不理睬自己,便伸手去帮她解衣扣,刚解开几个,就被袭人用手推开了,并且自己又把扣子扣上了。宝玉没办法,只好拉着她的手笑道:“你到底怎么了?”
连续问了几声,袭人睁开眼说道:“我也没什么。你睡醒了,就自己到那边房间去梳洗,再迟就来不及了。”
宝玉问:“我要去哪里?”
袭人冷笑了一声说:“你问我,我哪里知道?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吧。从现在开始,咱们两个各走各的路,省得整天吵吵闹闹,让别人看笑话。反正那边腻味了,这边还有‘四儿’‘五儿’来伺候你。我们这帮人,可真是白白‘玷污了好名声好姓氏’了。”宝玉笑道:“你今天还记着那事!”袭人说:“我记一百年呢,可不像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晚上说了,早上就忘得一干二净。”宝玉见她满脸娇嗔,心中爱意难挡,便从枕边拿起一根玉簪,用力一折两段,说道:“我要是再不听你的话,就如同这根玉簪一样!”袭人连忙拾起玉簪,说道:“大清早的,这是何必呢!听不听的有什么要紧,也值得你发这么大脾气。”宝玉道:“你哪里知道我心里有多着急。”袭人笑道:“你也知道着急啊,那你知道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吗?快起来洗脸去吧。”说着,两人这才起身梳洗。
宝玉前往上房之后,不料黛玉走了进来,发现宝玉不在房里,便随手翻阅起桌上的书籍来。恰巧,她翻到了昨天那本《庄子》。读到宝玉续写的地方,黛玉不禁又气又好笑,情不自禁地也拿起笔来,续写了一首诗,内容如下: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大意为:究竟是谁如此轻率地舞文弄墨?竟肆意糟蹋了庄子这部南华经的文字。非但不反省自己缺乏见识,反而用恶语去责怪他人!
(编者注:在《红楼梦》诸版本中,庚辰本、舒序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通行本,都写作“作践南华《庄子因》”,而程伟元、高鹗本和甲辰本则写作“作践南华庄子文”,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明末清初的林云铭《庄子因》一书,并且“因”字压韵。
但是编者认为此处是“因”不是《庄子因》。因为通篇都在讲《庄子》,不可能这里凭空出现《庄子因》,畸笏叟在庚辰本中批到:“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此处基本所有人都在认为畸笏叟说的是《庄子因》,所以没人了解该话的意义。编者认为这里畸笏叟并没有说小说《庄子因》,而是在说“下文要叙说作践庄子的原因”。这样畸笏叟的话就能解释的通了。
所以原句应该翻译成“这是作践南华庄子的原因”而不是《庄子因》的书。因为《庄子因》是同时代的书,而《红楼梦》故事背景要早于《庄子因》,所以在《红楼梦》中出现《庄子因》,有一种时代的不协调感。
正因如此,在以后的程高本中程伟元、高鹗才对此做出更正,为避免观众产生歧义,所以将“因”改成“文”。
至于压韵方面,如果按照《洪武正韵》,“文”字也是押韵的,所以我这里采用了“文”字来解释而不是“因”。)
写完后,他便前往上房去拜见贾母,之后又去到王夫人那里。
没想到凤姐的女儿大姐儿生病了,家里正忙着请大夫来把脉诊断。大夫看过后说:“恭喜夫人、奶奶们,小姐的发烧是出疹子的前兆,不是别的病。”
王夫人和凤姐听后,连忙派人询问:“情况乐观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