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把那偈语撕得粉碎,递给丫头们说:“快把它烧了吧!”
黛玉笑道:“不应该撕掉,等我问问他。你们跟我来,我保证能让他收回这些痴心妄想。”
三个人果然都来到了宝玉的房间。
一进门,黛玉就笑着说:“宝玉,我问你:世间最尊贵的是‘宝’,最坚硬的是‘玉’。你有什么尊贵之处?又有什么坚硬之理?”
宝玉竟然一时答不上来。三人拍手笑道:“这么迟钝愚笨,还学参禅呢!”
黛玉接着说:“你那偈子的结尾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不错,但在我看来,还不算完美。我再给你续上两句。”于是念道:“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钗道:“确实,这才算是悟透了。想当年南宗六祖惠能,刚开始寻师访道到了韶州,听说五祖弘忍在黄梅,就去做火头僧。五祖想选继承人,就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那时惠能在厨房舂米,听到这个偈子,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自己念了一个偈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把衣钵传给了他。今天的这个偈子,意思也相同。只是刚才那个机锋,还没有完全了结,怎么能就此放手不管呢?”
黛玉笑道:“刚才答不上来,就算输了,现在答上了也不算什么。只是以后不许再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都不知道,还去学参禅呢!”
宝玉自以为有所觉悟,没想到被黛玉一问就答不上来,宝钗又引用禅宗语录来对比,这些都是他平时没见她们显露过的。自己想了一会儿,觉得:“原来她们比我早一步觉悟,而我还在迷惑中,现在何必自寻烦恼。”
想到这里,便笑道:“谁真的在参禅,不过是一时玩笑罢了。”说完,四个人又像往常一样相处了。
突然,有人前来通报,说是娘娘派人来送出了一个灯谜,让大家去猜,如果猜中了,每个人也要制作一个灯谜送回去。
四人一听,立刻忙碌起来,匆匆赶到贾母的正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手持一盏四角平头的白纱灯笼,这灯笼是专为挂灯谜而制作的,上面已经悬挂着一个灯谜,众人纷纷围上前来,争先恐后地观看并猜测。
小太监又传达了娘娘的旨意:“各位小姐如果猜中了,请不要说出来,每个人只悄悄地把答案写在纸上,一起密封送回宫中,娘娘会亲自检验是否正确。”
宝钗等人听后,走近细看,发现那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特别新奇之处,嘴上虽然免不了称赞一番,说它难以猜测,实际上心里早已猜出了答案。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人也都解开了谜底,各自默默地将答案写了下来。随后,又将贾环、贾兰等人叫来,大家各怀心思,纷纷猜测,并将答案写在纸上。最后,每个人选取一件物品作为谜底,恭恭敬敬地用楷书写成灯谜,挂在灯笼之上。
太监去了,傍晚时分回来传达旨意:“先前娘娘出的谜语,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唯独二小姐迎春和三爷贾环猜的不对。小姐们做的谜语也都已经猜过了,但不知道对不对。”
说着,太监也把他们写的谜底拿了出来。有些猜对了,有些没猜对,但大家都随便附和着说猜对了。
太监接着把赏赐的物品分发给猜对的人,每人得到一个宫廷特制的诗筒和一把茶筅,唯独迎春和贾环没有得到。迎春觉得这只是玩笑小事,并不放在心上,但贾环却觉得十分无趣。
这时,太监又说:“三爷说自己不会做谜语,所以娘娘也没猜,让我带回来问问三爷这谜语是什么意思。”
大家听了这话,都好奇地围过来看他写的谜语,只见上面写着: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大家看到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贾环只好对太监说:“是一个枕头和一个兽头。”太监记下后,领了茶便离开了。
贾母见元春如此兴致高涨,心里也愈发欢喜,于是催促快点做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摆放在当屋中央,让她们姊妹各自暗地里做出一些题词,写在屏上,接着预备好香茶、精致的果品以及各种小玩意儿,作为猜谜活动的奖品。
贾政在朝堂上完成公务后,看到贾母高兴的样子,况且现在是在节日期间,于是晚上也过来承欢作乐。
他准备好酒菜果品和玩物,在上房悬挂了彩灯,邀请贾母赏灯取乐。一席人坐在上面,包括贾母、贾政、宝玉,下面一席是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等人,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姑娘又设一席。地上站着许多婆娘丫鬟。李宫裁和王熙凤在里间再设一席。
贾政发现不见贾兰,便询问为何不见他。婆娘进里间去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答说:“他说老爷并没有叫他,他不肯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