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听后满心欢喜地答应了,随即离去。
平儿等人来到贾母的房间时,大观园里的姑娘小姐们正都在贾母身边侍奉着。
刘姥姥走进屋,只见屋内珠光宝气,女眷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一时分辨不出都是谁。只见一张软榻上斜倚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身后坐着一个穿着纱罗、美丽得像画中人的丫鬟,正帮她捶腿,而凤姐儿则站着与众人说笑。
刘姥姥立刻意识到这位就是贾母,连忙上前,满脸堆笑,连连行礼,口中说着:“给老寿星请安。”
贾母也赶紧欠身回礼,并让周瑞家的搬把椅子来让刘姥姥坐。
板儿依旧有些胆怯,不懂得上前问候。
贾母问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岁数了呀?”
刘姥姥连忙站直身子回答:“我今年七十五岁了。”
贾母转头对众人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般硬朗。她可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是到了这个岁数,还不知道能不能动弹呢。”
刘姥姥笑着说:“我们生来就是劳碌命,老太太您是享福的命。要是我们也像您这样,那地里的活儿谁来干呢?”
贾母又问:“眼睛和牙齿都还好吧?”
刘姥姥答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有点松动了。”
贾母说道:“我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记性也差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记不清了。亲戚们来访,我怕人家笑话我,我现在什么都不懂,也就只能吃两口嚼得动的食物,睡睡觉,闷了就跟这些孙子、孙女们玩笑一番,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刘姥姥笑着回应:“这正是老太太的福气呢。我们想这样过还做不到呢。”
贾母道:“什么福气,不过是个没用的老朽罢了。”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贾母接着笑道:“我刚才听凤姐儿说,你带了好多新鲜的瓜菜来,已经叫她去准备了。我正馋着地里刚摘的瓜菜呢,外面买的,终究比不上你们自家田里的味道。”
刘姥姥笑道:“这些都是些乡野之物,图个新鲜罢了。其实我们倒想吃鱼肉呢,只是吃不起啊。”
贾母接着说道:“既然今天认了亲,就别空着手回去。如果不嫌弃我这里,就住上一两天再走吧。我们这儿也有个园子,园子里长着不少果子,你明天尝尝鲜,再带点回家,也算没白来亲戚家一趟。”
见贾母高兴,王熙凤也连忙挽留道:“我们这地方虽然比不上你们那大宅院,但空房间还是有两间的。你住上两天,给我们老太太讲讲你们那边的新鲜事儿。”
贾母笑着对王熙凤说:“凤丫头,别拿她开玩笑了。她是乡下来的,人老实,哪里经得起你逗弄。”说完,又吩咐人去拿些果子给板儿吃。
板儿见人多,不敢吃。贾母便又叫人拿些钱给板儿,让丫鬟们带他出去玩。
刘姥姥喝过茶后,便开始向贾母讲述乡村里的所见所闻,贾母听得津津有味。正聊得起劲时,王熙凤派人请刘姥姥去吃晚饭。贾母还特意从自己的菜中挑了几样,让人送去给刘姥姥品尝。
凤姐发现刘姥姥很合贾母的心,饭后立刻又安排刘姥姥过来。
鸳鸯连忙吩咐一个老妇人带着刘姥姥去沐浴,并亲自挑选了两件日常衣物让刘姥姥换上。
刘姥姥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待遇,连忙换了衣服出来,坐在贾母床边,还努力找些话题来聊。
这时,宝玉和他的姐妹们也都在场,他们从未听过这样的话,觉得比那些说书盲人讲的故事还要吸引人。
虽然刘姥姥是个乡下人,但她天生有些见识,加之年纪大,世事阅历丰富。见贾母高兴,又见这些少爷小姐们都爱听,即便没话可说,也会编些故事来讲。
于是她说道:“我们村子里种田种菜,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哪有空闲的时候,整天都在田头忙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没见过呢。就拿去年冬天来说,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上积雪有三四尺深。有天我起得早,还没出门,就听到外面柴草响。我心想,肯定是有人偷柴草。于是趴在窗缝里一看,却不是我们村里的人。”
贾母说道:“想必是路过的行人觉得冷了,看到现成的柴火,就抽了些去烤火也是有可能的。”刘姥姥笑着回答:“其实也不是过路的客人,所以说起来很奇怪。您猜是谁?原来是个十七八岁、长得非常标致的小姑娘,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穿着大红袄和白绫裙子……”
刚说到这儿,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吵闹起来,有人说:“没事的,别吓着老太太!”
贾母等人听了,连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丫鬟回禀说:“南院的马棚里起了火,不过没关系,火势已经被控制住了。”
贾母胆子最小,听到这话,连忙站起来让人扶着走到廊上来看,只见东南方向仍有火光闪烁。贾母吓得直念佛,连忙吩咐人去火神面前烧香。王夫人等人也急忙过来请安,并回报说:“火已经扑灭了,老太太请回房休息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