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姥姥真的信了,鸳鸯笑着还是把东西给她装了起来,说:“逗你玩呢,我还有很多呢。留着过年时给小孩子们分吧。”
正说着,一个小丫头拿了成窑茶杯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惊讶地说:“这从何说起。我前世修了什么福,今天能得此恩赐。”说着便接了过来。
鸳鸯又说:“前几天我叫你洗澡时换下的衣裳是我的,你要是不嫌弃,我还有几件,也送给你吧。”
刘姥姥连忙道谢。鸳鸯果然又拿出两件衣服给她包好。
刘姥姥又想去园子里向宝玉、众姐妹和王夫人等人当面道谢。鸳鸯说:“不用去了。他们这会儿也不见人,回头我替你转达心意吧。有空了再来。”接着又叫来一个婆子,吩咐她:“去二门上叫两个小厮来,帮着姥姥拿东西送出去。”
婆子答应了,和刘姥姥一起到了凤姐儿那里,把东西拿上,在角门上让小厮们搬出去,一直送到刘姥姥上车的地方。后面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话说宝钗等人用过早餐后,又到贾母那里请安完毕,回到园中走到分岔路口时,宝钗叫住了黛玉,说:“颦儿,跟我来,我有话要问你。”
黛玉便跟着宝钗来到了蘅芜苑。进了房间,宝钗坐下后笑道:“你跪下,我要审问你。”
黛玉不明所以,笑着回应:“你看宝丫头是不是疯了?要审问我什么?”
宝钗冷笑一声:“好一个千金大小姐!好一个足不出户的姑娘!嘴里都说的是些什么话?你老实交代吧。”
黛玉依旧不解,只是笑着,心中却也不免生出一丝疑惑,嘴上只道:“我何时说过什么了?你不过是想找我的茬罢了。你倒是说说看。”
宝钗笑道:“你还装傻呢。昨天行酒令时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道那话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黛玉想了想,这才记起昨天一时大意,在行酒令时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不由得红了脸,走上前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是我无知,随口说的。你教教我,我以后不说了。”
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那些,只是听你说得奇怪,所以来问问你。”
黛玉连忙说:“好姐姐,你别告诉别人,我以后真的不说了。”
宝钗见黛玉羞得脸颊绯红,连连恳求,便不忍心再继续追问,于是拉着她坐下喝茶,温和地对她说道:“你以为我是谁呢?我也是个爱捣蛋的。从小七八岁的时候,就够让人头疼的了。我们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祖父非常喜欢藏书。以前家里人多,兄弟姐妹们常在一起,都不爱读正经书。兄弟中有喜欢诗的,也有喜欢词的,像《西厢记》、《琵琶记》以及《元人百种》这类书,家里应有尽有。他们偷偷背着大人看,我们也偷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们知道了,有的打,有的骂,还有的把书烧了,我们才算了结此事。所以,对于咱们女孩子来说,不识字反而更好。男人读书如果不明事理,还不如不读,更何况你我呢。就连作诗写字这些事,本来就不是你我分内之事,说到底,也不是男人的本职工作。男人读书明理,辅佐国家,治理百姓,这才是正道。只是现在很少见到这样的人,有的人读了书反而变得更坏了。这是书误导了他们,真是可惜,他们也把书给糟蹋了。所以,还不如去耕田做买卖,至少没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活计才是,偏偏又认了字。既然认了字,那就挑些正经书看看算了,最怕的是看了那些杂书,改变了性情,那就无可救药了。”
这一番话,让黛玉低头喝茶,心里暗暗佩服,只能应了一个“是”字。
忽然,素云走进来通报:“我们奶奶请两位姑娘去商议要紧的事,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还有宝二爷都在那里等着呢。”
宝钗问:“又是什么事?”
黛玉说:“咱们去了就知道了。”说着,便和宝钗一同前往稻香村,果然看见众人都已经在那里了。
李纨一见到她们两人就先笑道:“诗社还没正式开始活动呢,就有人想溜号了,四丫头还想请一年的假呢。”
黛玉笑着回应:“这都是因为老太太昨天的一句话,又叫她去画什么园子图,害得她高兴得想要请假了。”
探春也笑道:“也别全怪老太太,说起来都是刘姥姥的一句话闹的。”
黛玉连忙接上话:“对啊对啊,都是因为她那一句话。她到底算是哪一门子的姥姥啊,干脆就叫她‘母蝗虫’算了。”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宝钗也笑道:“世间的话语,到了凤丫头嘴里就算说绝了。幸好凤丫头不识字,学问也不大,不过是些世俗的玩笑话。更有颦儿(黛玉)这张尖酸刻薄的嘴,她用《春秋》笔法,把世俗的粗话提炼精简,再加以润色比喻出来,一句就是一句,精准无比。这‘母蝗虫’三个字,把昨天那些情景全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她想得可真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