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说:“第二句倒是难为你能写到这种程度了。”
看到“墨家,并不是人们主动想要归附的;但墨家的言论已经遍布天下,那么除了舍弃杨朱之学,人们还能不归附墨家吗?”这句话后,贾政又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宝玉回答说:“是的。”
贾政点了点头说:“这也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但作为初次尝试写作,能写成这样还算不错。前年我在外地做官时,还出过《惟士为能》这个题目。那些参加考试的童生们都读过前人写的这篇文章,不能自己想出新的观点,大多都是抄袭。你读过吗?”
宝玉说:“也读过。”
贾政说:“我要你换个思路,不要和前人写的雷同,哪怕只写个破题也行。”宝玉只好答应着,低下头努力思考。
贾政背着手,也在门口站着思考。这时,只见一个小厮急匆匆地往外跑,看见贾政,连忙侧身垂手站好。
贾政便问:“你跑什么?”
小厮回答说:“老太太那边姨太太来了,二奶奶让人传话来,叫准备饭呢。”贾政听了,没有说话。那小厮便自己去了。
谁知道,自从宝钗搬回薛家后,宝玉心里一直惦记着她。这天,听说薛姨妈来了,宝玉满心欢喜,还以为宝钗也跟着一起来了,心里早就慌慌张张、坐立不安了。他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回答贾政说:“开头那几句破题的话,我已经写了一句,但不知道好不好。”
贾政说:“那你念来我听听。”
宝玉便念道:“世上的人不全是读书人,没产业的人也少之又少。”
贾政听了,微微点头,说:“还算可以。以后写文章,一定要把界限分清楚,把主旨想明白了再下笔。你来这儿,老太太知道吗?”
宝玉连忙说:“知道的。”
贾政说:“既然老太太知道,那你还是去老太太那里吧。”
宝玉赶紧应了一声“是”,然后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慢慢地退了出去。
可刚一走过穿廊月洞门旁边的影屏,他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着朝老太太的院子跑去。
这可急坏了跟在他后面的茗烟,茗烟一边追一边喊:“慢点儿跑,别摔倒了!老爷要是知道了可不得了!”可宝玉哪里听得见这些,他一心只想快点儿见到老太太和那些姐妹们。
刚一进院门,就听见里面传来王夫人、凤姐、探春她们的说笑声音。
丫鬟们看到宝玉来了,急忙撩起门帘,并轻声对他说:“姨太太在屋里呢。”
宝玉连忙走进屋内,先给薛姨妈行了礼,随后才走到贾母跟前,向她道了晚安。
贾母见状,便问道:“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放学?”
宝玉便将贾政检查他的文章,并让他做破题练习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贾母。贾母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着,宝玉环顾四周,向众人问道:“宝姐姐在哪里坐着呢?”
薛姨妈笑着回答说:“你宝姐姐没过来,她在家和香菱一起做针线活呢。”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顿时觉得没了兴致,但又不好意思立刻就走。
正说着,饭菜已经摆上了桌。按照惯例,贾母和薛姨妈坐在了上座,探春等人则在一旁陪坐。
薛姨妈见状,便问道:“宝哥儿坐哪儿呢?”
贾母连忙笑着说:“让宝玉跟着我坐吧。”
宝玉连忙推辞道:“散学的时候,李贵已经传达了老爷的话,让我吃完饭就过去。我已经让厨房准备了一碟菜,泡了茶,吃了一碗饭,现在就得过去了。老太太和姨妈、姐姐们慢慢吃吧。”
贾母听后,说道:“既然这样,凤丫头就过来陪着我吧。你太太刚才说她今天吃斋,就让她们自己吃去吧。”
王夫人也说道:“你跟着老太太和姨太太吃吧,不用等我,我今天吃斋。”
于是,凤姐便过来告了座,丫鬟们摆好了杯筷,凤姐亲自执壶为众人斟了一轮酒,然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大家一边吃着酒,一边闲聊。贾母开口问道:“对了,刚才姨太太提到香菱,我前几天听丫头们说起‘秋菱’,不知道是谁,问过之后才知道说的就是她。怎么好好的,那孩子又改了名字呢?”
薛姨妈听了,脸上泛起一阵红晕,长叹一声说道:“老太太可别再提这事儿了。自从蟠儿娶了这个不明事理的媳妇,整天叽叽咕咕、吵吵闹闹,现在家里都快不成样子了。我也说过她几次,可她就是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去。我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跟他们一直吵下去,只能由着他们去了。这不,她嫌这丫头原来的名字不好,就给改了。”
贾母不以为然地说:“名字而已,能有多重要的事呢?”
薛姨妈有些难为情地说:“说起来我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其实老太太这边肯定也有所耳闻。她哪里是嫌名字不好,我听说是因为这名字是宝丫头起的,她才故意要改。”
贾母疑惑地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