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外面有下人进来通报:“前几日老爷吩咐去查看火烧寺庙情况的人回来了,特来向老爷回话。”雨村闻言,便踱步走了出去。
那衙役见雨村出来,连忙打千请安,然后禀报道:“小的按照老爷的吩咐,回去后不等火势完全熄灭,就冒着火冲进了寺庙,想去找那位道士。可谁知,他坐的地方已经被大火烧得差不多了。小的心想,那道士恐怕已经被烧死了。后来,那烧塌的墙屋又往后倒塌,可连道士的影子都没见着,只有他用的一个蒲团和一个瓢儿,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里。小的四处寻找他的尸首,可连一块骨头都没找到。小的怕老爷不信,本想拿那蒲团和瓢儿回来做个证据,可一拿起来,它们竟然都变成了灰烬。”
雨村听完衙役的禀报,心里已然明白,士隐这是已经羽化登仙了。于是,他打发走了衙役,回到房中。他并没有将士隐被火化的事情告诉夫人,怕她作为妇道人家,听了之后反而会更加悲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有找到任何踪迹,想必士隐是已经先离开了。
雨村出来,独自坐在书房里,正打算仔细琢磨士隐说的那些话,忽然有家人匆匆跑来传报:“朝廷传来旨意,要求交看相关事件。”
雨村急忙登上轿子,匆匆赶往内廷。刚一进去,就听有人说:“今天贾存周(贾政字存周)担任江西粮道时被人弹劾,如今已回到京城,正在朝堂上谢罪。”
雨村赶忙来到内阁,见到了各位大臣,仔细看了关于海疆事务办理不善的圣旨内容。看完后,他立刻出去寻找贾政,先是对贾政被参一事表达了为他抱不平的话,接着又向他道喜,还关切地问道:“这一路回来可还顺利?”
贾政便把与雨村分别之后的种种事情,详细地讲了一遍。
雨村又问:“谢罪的奏本递上去没有?”
贾政回答说:“已经递上去了,等皇上用过膳,就能知晓旨意内容了。”
正说着,只听里面传出旨意,宣贾政进去。贾政赶忙快步走进。那些和贾政关系不错的大臣们,都在里面等着消息。
等了好一会儿,才见贾政从里面出来,只见他满头大汗。众人赶忙迎上去,围住他问道:“皇上有何旨意?”
贾政吐了吐舌头,心有余悸地说:“吓死人,吓死人!多亏各位大人关心,好在没什么大事。”
众人又问:“旨意问了些什么?”
贾政说道:“旨意问的是云南私带神枪那个案子。我在奏本里写明,涉事的是原任太师贾化的家人,皇上一时记起我们先祖的名字,便问了起来。我赶紧磕头奏明,我们贾家先祖的名字是代化,皇上听了便笑了,还降旨意说:‘之前担任兵部职位,后来又降为府尹的,不是也叫贾化么?’”
当时,雨村也在场,听到这话不禁吓了一跳,连忙问贾政:“老先生当时是怎么向皇上奏报的?”
贾政回答道:“我就缓缓地奏道:‘原任太师贾化是云南人,现任府尹贾某是浙江湖州人。’皇上又问:‘苏州刺史奏报的贾范,是你家族中的人吗?’我连忙又磕头奏道:‘是的。’皇上听后,脸色一变,说道:‘纵容家奴强占良民妻女,这还能算事吗?’我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皇上又接着问:‘贾范是你什么人?’我赶紧奏道:‘是远房亲戚。’皇上听后,哼了一声,便下旨让我退下了。这可真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
众人听后,纷纷说道:“本来也挺巧的,怎么一连就发生了这两件事?”
贾政叹了口气,说道:“事情本身倒不算稀奇,只是都姓贾,这就不好了。我们贾家支系繁多,年代久远,各处都有分支。现在虽然还没出什么事,但皇上心里记着个‘贾’字,终究不是好事。”
众人安慰道:“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怕什么。”
贾政却忧心忡忡地说:“我心里其实巴不得不做官,只是不敢提出告老还乡。现在我们家里有两个世袭的职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雨村在一旁说道:“如今老先生还是工部的职位,想来京官应该不会有事的。”
贾政却摇摇头,说道:“京官虽然表面上没事,但我毕竟做过两次地方官,这其中的事情也说不准。”
众人又纷纷说道:“二老爷的人品和行事,我们都十分佩服。就是令兄大老爷,也是个好人。只要在令侄辈身上多加管教就行了。”
贾政听后,叹了口气说道:“我因为常年在外,对舍侄的事情了解不多,心里也一直不太放心。诸位今日提起,都是我的至交好友,或许你们听说过东宅那边侄儿家有什么不守规矩的事情吗?”
众人回答道:“没听说别的,只是有几位侍郎之间关系不太和睦,内监里头也有些小矛盾。不过想来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嘱咐那边令侄诸事留神就行了。”众人说完,便纷纷举手告辞散了。
贾政随后回到家中,一众子侄们早已等候在门口,纷纷迎上前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