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凌云在明府和师爷面前胸脯拍得震天响,一副万事包揽的模样,可一出了县衙二门,他就开始发愁了。挑选十名“绝对可靠”的镇兵,谈何容易?一来,他担任这巡检时日尚短,满打满算也没几个月,对司内兵丁的脾性、能力、家底都谈不上深入了解;二来,他平日端着官老爷的架子,刻意与下属保持距离,并未刻意笼络人心,此刻临阵磨枪,又能信得过谁?
他在巡检司大堂里踱步良久,眉头紧锁。脑中灵光一闪——自己虽不擅长施恩拉拢,但威胁利诱、抓住软肋的手段,可是用过不止一次了!当初如何拿捏苏员外,逼他签下婚书、让出牙行的?不就是抓住了他疼爱女儿、又畏惧官司的软肋吗?此法或可效仿!
想到此处,凌云立刻命人擂鼓聚兵。不多时,司内近百名镇兵齐聚校场。凌云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或敬畏、或茫然、或带着几分好奇的脸,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诸位弟兄!本官奉明府老爷钧令,需挑选十名精干可靠之人,执行一项紧要公务。为示体恤,凡被选中者,特许其家眷可来巡检司后衙厢房暂住,一应米粮菜蔬,由公中支应,直至公务完毕!然,为免扰攘,唯有家室在宁海县城或长街镇者,方可入选!”
此言一出,下面顿时一阵骚动!允许家眷来衙门居住,还管吃管喝?这简直是破天荒的恩典!对于这些收入微薄、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底层镇兵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当下便有不少人面露喜色,交头接耳。
凌云趁热打铁:“现在,尔等可自行推举二十位家有妻小、品行端正、办事稳妥的弟兄出来!”
镇兵们闻言,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便推选出了二十人。被选中的无不挺胸抬头,倍感光荣;落选的则难免有些失落。
凌云点点头,又道:“好!这二十人,分为甲、乙两队,每十日一轮换执勤。今日起,先由甲队开始!本官特准甲队弟兄半日假,即刻回家接取家眷安置!乙队弟兄暂留司内候命!解散!”
“谢大人恩典!青天大老爷仁德!” 众镇兵齐声高呼,声震屋瓦,尤其是那甲队十人,更是感激涕零,欢天喜地地散去接家眷了。
看着手下们兴高采烈的模样,凌云心中暗自得意:这招“家眷为质”外加“小恩小惠”,果然奏效!有了家眷在衙门里“做客”,这些镇兵还敢不尽心尽力、敢轻易背叛?既解决了可靠性的问题,又赚了波“体恤下情”的名声,可谓一箭双雕。
安排好了护卫人手,凌云的心思又转到了即将到来的冯观察使身上。他能来台州当观察使,又敢明摆着跟有背景的王明府叫板,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此人背景定然极其深厚,八成是朝中某位大佬的嫡系。自己一个小小的巡检,夹在中间,表面功夫做到位即可,实在没必要冲在前面当炮灰,万一事情有变,被王明府推出去顶罪,那才叫冤哉枉也!
…
再说冯观察使这边。他名冯世安,与王明府确是同年进士,奈何出身不同阵营,早年便有些龃龉,后来政见愈发不合,积怨渐深。此次他奉旨巡察台州,身边带的几个幕僚、清客多是北方人,对本地情形不熟。恰在此时,他注意到了在国子监四门学“实习”、又是宁海本地人的文书生,几番交谈,觉得此人对宁海官场、民情颇为了解,便将其招入麾下,充作向导和智囊。
冯世安一行抵达宁海县境时,王明府早已率领县衙一众属官在接官亭等候。整套迎迓礼仪,从排班、序立、迎拜、导引到安置馆驿,王明府做得是一丝不苟,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连在一旁跟着学习礼仪的凌云(他特意借了本《仪制令》恶补),看了都暗自佩服:这王老爷,关键时刻,基本功还是相当扎实的!
然而,凌云深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冯观察使存心找茬,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汹涌。
傍晚,凌云将甲队镇兵安排到观察使下榻的馆驿四周明岗暗哨布防,仔细叮嘱了一番注意事项,便想溜回宅子休息。刚转身,就被人叫住了。
“凌大人!请留步!”
凌云回头一看,竟是文书生!只见他换了一身崭新的细麻襕衫,脸上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和煦笑容,拱手道:“凌兄,多日不见,风采更胜往昔啊!”
凌云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还礼道:“文先生客气了。不知有何见教?”
文书生笑道:“夜色尚早,不知凌兄可否赏光,寻个清净处,小酌几杯,叙叙旧?”
“多谢文先生美意。”凌云婉拒,“只是卑职身负护卫重任,不敢擅离职守,饮酒更是万万不能,还望见谅。” 他心道,黄鼠狼给鸡拜年,能安什么好心?
文书生也不气馁,又道:“既如此,不如请凌兄入内一叙?观察使大人此刻正在与几位先生议事,你我就在偏厅聊聊便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衙役凌云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衙役凌云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