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五月,病重的灵帝驾崩,两天后,刘辩继位改元光熹。
此时,摇摇欲坠的大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十三岁的刘辩更是毫无权力。
他母亲何太后临朝称制,舅舅何进执意要诛杀宦官团队的全体中常侍。张让、段珪等宦官们听到风声,乃先下手为强,在宫中的嘉德殿前将他杀死。
一切从这里都开始乱了。
年少的刘辩并不知道这些都意味着什么,被动地和弟弟刘协一起被人带着从洛阳北宫仓皇出去,一路走到了小平津。
夜里,他们碰见了尚书卢植,破晓之前,又遇上了闵贡,而带着他们出来的张让等宦官,被诛杀的诛杀,自己投河的投河。
他们继续往南走回宫,最后在一户农户家里得到一辆板车。
坐在板车上,刘辩抱紧弟弟刘协,颤抖着身体,无声哭泣。
他从来都不是父皇刘宏期待的继承人,刘宏说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他也确实搞不清楚那些朝廷大事。
但他知道,带他们出宫的张让没有想杀他,而舅舅何进与张让接连死了之后,偌大的洛阳,再也没人可以保护他了。
比起他来,九岁的弟弟刘协要沉稳的多,哪怕他也在这个夏天遍体生寒,却能抬手安慰哥哥。
只是更糟糕的事情出现了,他们到达雒阳城北的北芒阪时,一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带着他的军队,来到了洛阳,并且在百官的怒斥下,也拒绝撤兵。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八辛未日,刘辩回到宫中,大赦天下,改元为昭宁。
当然,所有的一切仍然都是臣子们为他分担朝政做的,与刘辩本人毫无关系。
两日后,昭宁元年八月三十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
这位初见时高大魁梧,吓哭了刘辩的将军,即使现在没有一身戎装,如狼的目光的仍旧让刘辩畏惧,在旁边的母亲也不能给他一点安全感。
在老家凉州,董卓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武将,后来去了并州,有权有兵的地方大员,但来了洛阳,他就只是一个闯入进老政棍们领域的新兵蛋子。
哪怕他带着兵过来,管理的并州接连两次拒绝了朝堂的调令,他也仍然入不了洛阳世家们的眼。
董卓只有兵,没有门生,没有追随的官吏,因此董卓想要攫取权利,只能和洛阳的世宦大族们联合起来。
可在洛阳官员们眼中,董卓没有家世,也不过是想进城分一杯羹的边鄙武夫罢了,想让他们把自己放在眼里,董卓必须干一件证明自己地位的大事。
他选择废立皇帝。
小皇帝刘辩董卓见过,就和先帝说的一样,难当担任,陈留王刘协年幼却聪慧得多,也能临危不乱。
刘辩背后,即使没了何进这个大将军,也有何太后这个母亲;刘协上头没有母亲,还是董太后养大的,董太后不在了,自己这董卓的董正好可以顶上大汉外戚这个空。
只是他好声好气和袁绍一起商量这事,袁绍却不同意,好在太傅袁隗识趣。
于是今日,董卓目视群臣,主持废立皇帝一事。
他要何太后下诏书立刘协为帝,废黜皇帝为弘农王,最后太后还政。
面对如虎狼一般的董卓,也不知是畏惧他,还是已经提前就收到了消息,崇德殿内的百官竟无一人敢出声。
偌大的宫室之中,只有卢植一个尚书站起来,为刘辩说话。
这个不被刘宏所喜的臣子,扫视了一眼殿内诸人,举起笏板站起来。
“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伊尹流放太甲因君有过,霍光废昌邑王因其罪千条。今上可比太甲、昌邑?你董卓又可比霍光?”
他已经是在指着董卓的鼻子,骂他没有废立皇帝的权力,想在洛阳再行昔日霍光之事,他还不如霍光呢,霍光那至少人还是一直在长安武帝身边待着的托孤大臣。
听见卢植的话,殿内沉默的百官纷纷抬头,而意气风发的董卓确实是勃然大怒。
他以为自己可以圆满完成废立大汉皇帝这件事,成为站在皇帝头上的大汉第一人。可入了洛阳,让他不快的事实在太多。
在这个他要废帝的关键时刻,卢植的话无疑是讲他骂的一文不值,怒火中烧的动作下意识就想拔剑杀人,但是入殿内的他身上并无武器,没摸到剑后,他立刻就传侍卫,要以扰乱朝堂为由把卢植带下去杀了。
众臣皆是大惊。
哪怕是刘宏,再怎么不喜欢卢植,被他指着鼻子骂了又骂,他也不得不一边厌恶这个人,一边提着卢植来用他。
他对卢植干过最过分的事情,也就是在派卢植平黄巾之乱的时候,还要派宦官左封做监军故意给卢植找茬,然后借口平乱不利把人送上囚车押回洛阳。
刘宏也很清楚卢植不能杀,皇甫嵩回洛阳后上书求情,刘宏也就顺滑地把卢植放出来,让他官复原职。
谁能想到,刘宏一辈子都没敢动的人,董卓这厮上来就是直接要杀!
蔡邕心一惊,看出来盛怒之下的董卓是真的想杀了卢植泄愤立威,赶紧也起来劝阻道:董公,卢尚书乃海内大儒,杀之天下震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