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前,钟声敲响,哪怕不管是写完还是没写完的,都必须停笔出去。
大学之门再次大开。
不同于大家早上的意气风发,下午出来的时候,各个不至于垂头丧气,但是大部分也是紧抿嘴唇,不想说话。
也不是每个来长安的人,都愿意屈尊去考试,也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学识足够,因此考场外,还有不少看热闹或者等着熟人的士人。
这会看见里面的考生出来,大家都是心里一咯噔,心想这考试这么难吗,怎么看上去这么多人都没发挥好的样子。
一个青年精准的看见自己朋友,拉住他,还不等他问,朋友已经自己沮丧道:“某第一次在纸上写字,虽然有草稿纸可以练习,但是字还是写的不太习惯。”
青年担忧转为惊喜:“也就是说,你答题无碍!”
朋友点头:“无碍,题都不难。”
边上旁听的人问道:“纸?怎么会是让你们用纸作答?”
“卷子和草稿全都纸做的,虽然确实不太习惯,但那些卷子摸起来手感上佳……”‘
太学门前拥挤的人群逐渐散去,有钱的坐车,没钱的走路,只要不是孤身一个人的,基本都在讨论考试上的内容。
而他们走后,就到了小白他们忙活的时候。
屋内点起油灯,干透的卷子被拿了过来,小白先快速拿朱笔去翻阅其他三科的考题,一目十行,改完的卷子往旁边一放,好让杨彪他们三个去批阅经义上的内容。
他眼疾手快,看自己定的考题,找自己要的人才,符不符合都能瞬间判断出来,以飞速阅卷。
那边杨彪三人看经义,有限的分数内如何打分,三人也在白天商讨出了一个标准。
杨修也不能闲着,下午考文章的一千多份卷子,他来负责先初筛。
杨彪不得不警告儿子,让他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筛,也不能按卷面漂亮来筛,只要语句通顺,没什么太大立场问题的,都可以先过,随后他们仨再来阅。
很多来考试的士人,可能真的没摸过纸,笔墨也贵,不可能经常练习书写,所以要照顾一下这批人。
小白年轻,熬个夜没有什么,卢植他们仨虽然年纪上来了,但是白天他们只是坐镇,又不监考,无所事事了一整天,这会儿精神还可以。
虽然一千多份考卷是真的多,但是为自己以后选学生,为大汉选贤才的这事很重要,皇帝自己也在这里加班加点干活,被拉着的他们也自然跑不了。
换句话说,这么重要的事,皇帝亲自上,然后只让杨彪、蔡邕、卢植三人参与,杨修那是看在杨彪的面子上顺带的,这足以彰显皇帝对他们的信任。
从天黑熬到了天亮,实在身体熬不住的蔡邕不知何时已经趴着睡着了,等他睁眼时,外面天空大亮。
杨修打着哈欠,拱手道:“伯父,陛下体恤,昨夜您和卢公还有家父都辛苦了,这两日好生休息,明日太学门口会张贴合格学子的名单,八月最后一天,他们都会入学,九月正式开课。”
蔡邕愣了一下,随后问道:“都阅卷完了?”
杨修肯定道:“都结束了。”
看出来蔡邕的羞赧,杨修安慰他道:“不止是您,我父亲还有卢公都熬不住睡了。陛下已经都处理好了。”
蔡邕:“……”
谢谢,并没有被你安慰到。之前以为是我没熬住,给杨彪和卢植表现机会了,现在是他们仨都一样年纪大,还是靠都没成年的陛下一个人干活干完的,这更丢脸了。
好在蔡邕虽然心塞,但是回了家,女儿还在家中为他备下了热水和早饭,让他能好好休息。
只是睡到中午,精神回笼的蔡邕猛然起身。
不对,有一些经学的卷子写的很不错,他还想和皇帝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当做一门优秀的特长生来录取的!
太学里士兵撤走大半,但还有一些守卫在此,因为皇帝压根没走。
送走三个老的,小白又找来三个小的。
最小杨修也陪着熬了一夜,虽然是年轻身体好的,但未成年身体机能有限,现在缩在旁边榻上补觉。
小白目光从杨修身上收回,遗憾到:“不该拖着德祖熬夜,应该喊伯侯和文若来才是。”
荀彧微笑道:“陛下惦念臣等,只是太学新立,选学子一事,臣还是太年轻了。”
也就是杨彪、卢植、蔡邕三人名震天下,名声实在没法抹黑,又是大汉老臣,所以他们仨监考太学,大家还能放心放心。
换荀爽来可以,荀彧来,皇帝就等着被人喷吧。
杜畿听得一笑:“近日来都有文若为陛下分忧,昨日一晚上看完太学学子的卷子,真是太辛苦陛下了。”
所以荀彧你小子看清楚,皇帝自己其实是很能干活的,这么多的事,他甚至一晚上都能搞定。
你以为你为他分忧呢?错了!你是助他偷懒!
“我大汉确实人才济济,不过满足朕所定入学要求的,也不到二百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