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让他们来江东做太守,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允许他们就近干活,他们也必须要给天子做出点什么。
孙、吴两家的势力,在顾、陆、朱、张这江东四家面前是不够看的,孙坚在南阳,手里有兵,吴景在吴郡也有些人情,俩人都不是吃素的,这才让吴景在丹阳能做事不那么束手束脚。
孙策和吴奋这个年纪,就算是后面有爹有皇帝,别人也只是会客气一下,该不买账还是不买账。
想想讨伐袁术之前的日子,孙策都有些恼怒。
“长安的种子优先供应关中,送到我江东来的稻种,也不过只有两车。
我在庐江命人种下几亩,前年大雨不少田地的稻子都被泡坏了,它却没有任何影响;去年有旱,别的稻子稀稀拉拉,就我田地里的稻子还挺立着。
那些人知道之后,纷纷来找我要种子,我不给,他们居然还派人来偷了。”
孙坚听了却是一笑:“陛下所赐的种子,只能种一年。”
这样的好东西,他们自己肯定也是很有想法的,但是第一年种植后特意保存的种子,第二年再种植,比从前的种子还要差些,而新一年皇帝送过来的种子,依旧是更好的种子。
孙坚很庆幸自己只拿了两亩地来试水,第一年所种出来的种子,不能放仓库留种,只能做粮食来吃。
孙策也笑了:“他们偷的种子,第二年什么都没种出来,还自己理亏不能找我的错处,真是活该。”
笑完,孙策看向孙权:“这次陛下让送来的种子,是用来建设扬州的,有给我们江东的吗?”
孙权摇摇头:“几年之内,江东恐怕都不会收到长安太多种子,蓟州、幽州、豫州、东郡……这些地方都要分。”
这些地方都是出了名的产粮区,把粮种给他们还是给江东,一目了然。
如果江东想抢,搞不好那些安分已久的长安官员们就会立刻兴奋起来,抓着吴、孙两家的外戚,狠狠给皇帝谏上十几二十本。
孙权不得不告诉他们:“在朝中,也有官员参父亲和舅舅,都是陛下信任我们,从来不曾理会……”
孙坚摸摸他的头,一副不在意的表情,“为父清楚。参我的,是你舅舅找人做的,参他的,是我找人做的。”
年龄和见识有限,还真没聪明到这份上的孙权:“……”
你们这都干啥嘞,爹,舅舅!
孙坚大笑一声,并不给他解释。
互相找人参对方,参的也都不是什么很大的事,一来可以看看皇帝对他们的态度,二来可以看看朝中人对他们的态度。
事实证明皇帝耳根子不软,对他们这些新外戚挺信任的,不是灵帝那种人。
孙策等弟弟缓过神来了,问:“那几年之后陛下就会给我们敞开送了?”
孙权笃定道:“会!”
能用一年的种子掌控全国的土地,这种事,是个人都不会放弃。
长安土地所产出的种子,绝对供养不起全国的土地,但是太学农政学科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想了想,孙坚让孙权别那么快回长安,直接顺道回江东一趟,见见母亲和弟弟妹妹。
被外戚亲戚们惦记的小白,此刻正忙得很。
六月的天气,正是开始热的时候,太学里的气氛比日头还要热。
“子严兄,左边那里,地基打严实一些。”
“叔孙,我举报,你们小队有人摸鱼!”
“荀师兄,您看我们这搭建的尺寸对吗?”
荀攸:“师弟,尺寸对不对,得你们自己量。校验队呢,干活!”
偌大的太学里,一处平整好的空地上,都是脱掉长衫,撸起袖子干活的太学学子。
这个搬木头,那头砌墙砖,那边的还搭了个棚子做木工,再一听震耳的敲击声,居然连冶炼金属的炉子和打铁的台子都有,而且那个混在里面打铁的,怎么看怎么眼熟。
是的,就是皇帝本人。
在定好了太学钟楼建筑计划之后,这个由皇帝牵头组成的项目很是收到了热烈欢迎。
明算科和农政科各选了人才出来,组成项目预算团队,设计图纸由皇帝带着学生们参与讨论后,毙掉了若干版本最后定稿。
开始施工后,从除草平地打地基开始,在太学内以金钱和学分广招学生。
钟楼的建筑难度,只在于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内部运转的齿轮结构,以及干活的学生们都是新手。
但是没关系,皇帝愿意出钱出材料,不管是为了兴趣、学习还是前程,学生们也很愿意陪他一起来玩。
加上学院三巨头(杨彪、卢植、蔡邕)都对皇帝可以称之为放任的态度,为了皇帝的活动,最近都是把课都压缩在上午结束,留足时间让他么下午干活,学生们更是放飞。
唯一不是那么心情美妙的,可能就是管工程预算和工程进度的团队了,每天看着预定的任务达标不了,这些人干活又干坏了哪里,气得牙痒痒,恨不得杀人。
最后他们受不了了,来找小白申请,这些浪费大家时间和天子资源的人,让他们贴钱买材料,还要给所有人贴钱补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