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场之后,开始朝堂戏份和武打戏一起并行。
朝堂戏份简单概括,上时间大法,把中兴那几年的政令都说一说,再描绘一番罗本想象中的太学盛景,开始益州支线。
孙策、周瑜入京,周瑜和诸葛亮的不和,再给诸葛亮加上一个以音乐会周瑜,二人关系和睦的戏份。
周瑜的这些戏份和杨修一个套路,就是描述这两人的天才傲慢,衬托诸葛亮的天才谦虚。
不过周瑜不是丑角,他和孙策的戏份,都在即将要到来西域戏份上。
根据史书记载加上自己编的各种细节,什么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隔岸观火……全都给用上。
周瑜搞外交定战略,孙策和马超带兵出击,还有孙策妹妹孙仁献,被天子派来督军,结果遇上鲜卑内乱,不知所踪。
对了,周瑜美男子的设定也要保持,爱脸的史书行为也不能漏。
但是佳人的失踪只是一时,几年之后,她会带着安息使者和王子一起回到大汉。
大汉南边,贾诩和吕布也再次出场,开启荆襄支线,南边孙权开启江南支线,诸葛亮到了才安定下来的益州,开启大汉西南支线。
名臣名将还不够,还得有美人。
一个孙仁献太少了,再加一些。
周瑜孙策好像也是连襟来着,二乔美人带上;大汉第一才女蔡琰怎么能少,除了她的教育工作、文化工作,再给她加点政治戏份,就写董卓入洛阳,蔡琰劝父不要与小人为伍;诸葛丞相的妻子黄芷很擅长机关术,也给写上。
大汉的名医也多,就华佗了,让他跟名将们发生点关系,得把治病写的也戏剧性一些。
把所有的时间和事件全都捋了一遍,人物为魂、时间为轴、事件为脉,罗本开始一点点填充进去。
心爱的武侯,出场之后的戏份虽然很多,但是他一个人无法串联起整个大汉。
因此,本来是想“避尊者讳”,不想多写汉天子的罗本,还是得不断增加长安天子的戏份,提高他的出场率,哪怕戏份不多,也得让他来交待时间事件,顺便写写大汉君臣情。
虽然是写历史小说,自己本人也向往着汉天子刘皓这样的明主,可是熟读史书的罗本一开始并不想给汉天子太多着墨,因为越是熟读史书,了解中兴历史,他就越是无法下笔。
透过史书、诗文,罗本窥见的汉天子,是天下汉人的明君,汉室奇迹一般的希望,那些中兴年间所有英雄人物和爱民官员的圣主,可他依旧看不出来汉天子到底是个什么个性。
爱百姓,而且是爱不止汉人的百姓,外族人只要入了汉,他都爱。
一般帝王都会有的猜忌多疑他都没有,少年天子吃的苦头他也好像没吃过,从深宫到田垄,他干什么事情虽然也遇上过阻力,但也都顺风顺水。
隋炀帝以前也是绝世英主,后面几年功夫就败掉了大隋,唐玄宗一样,老了还能一日杀三子,昏庸的可怕。
但这些老年变鬼的事,汉天子就从没有过,修道也是退位为太上皇之后才干的事,还是穷修,没事就在山间为百姓教书治病,圣贤的不得了。
换个皇帝,底下有臣子在一地有巨大声望,都会忌惮三分,但是汉天子就不会,跟着一起在蜀地,连蜀民给的糙米饭团都吃得了,不关心诸葛亮多受人尊敬,只关心他累不累。
诸葛武侯在大汉所有州郡为官,把大汉走了个遍才回到长安,成为丞相,天子就跟着一起,巡视天下。
如此感天动地的君臣情,罗本当然要写。
就是这种一般人想象不出来的好圣主,他也没遇到过,很难写,只能对着史书,有灵感了就一点点填充。
于是最终的成书,虽然是群像剧,戏份和声望最高的主角人物是诸葛亮,串联整本书的真正主角,却是汉天子刘皓。
尤其是《中兴演义》,到了后期,那叫一个天子送葬记录,一个又一个名臣名将都被他送走,罗本想,他应该是伤心的吧。
可是想想他退位之后直接修道的豁达人生,罗本又把书改了改,改成天子不伤心,反而欣慰这些为大汉劳苦一生的臣子们终于可以休息了。
最后一直写到紫空祥云之下,天子驾鹤归去,罗本也惆怅至极。
大汉有此中兴明主,几百年的国祚,还是亡了,赶走蒙古人的大明,今后又会如何呢?
看完《中兴演义》的稿子,弟子小施只有一个问题。
“老师,这史书和民间传说都没有过的‘长安地脉’,您这如何写的?”
龙脉听说过,地脉还是第一次听。
汉天子的钱都在史书里记录的清清楚楚,他就是很有钱,花了两年时间在地下挖出一个“长安地脉”,然后挖矿,您不觉得很离谱吗?
都地脉了,这怎么能动呢?
还地下都是发光晶石,什么矿都有,这种好地方,我认为不合适出现在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里。
罗本:“做梦梦见的,觉得很不错,就加进来了,不删不改。”
实在是梦里的荀攸抓着他,让他好好写书,不能在史书上被一笔带过之后,还要在通俗小说也籍籍无名。
小施欲言又止。
老师,您不觉得您首创的这个设定,真的很离谱啊。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