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黑云前夕
边境线上持续不断、愈演愈烈的摩擦与试探,如同不断敲响的战鼓,将紧张的氛围推向高潮。杨延昭的主动出击,像一根探针,深深刺入了耶律隆庆精心布置的迷雾,不仅大致摸清了其主攻方向,更迫使这位契丹名王提前做出了反应。
腊月将尽,年关的气息被边关肃杀的铁锈味彻底冲淡。来自各方的情报,如同汇入大河的溪流,源源不断送至杨延昭的案头,最终拼凑出一幅令人窒息的画面——黑云压城,山雨欲来。
王贵的“锐士营”在付出数人伤亡的代价后,确认了辽军主力,包括至少两个皮室军精锐万人队以及大量宫帐军、部族军,正在代北地区完成最后的集结。大量攻城器械、粮草辎重通过桑干河谷地,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耶律隆庆的雷霆一击,目标直指雁门关!
与此同时,杨延训的“掠火骑”在持续的武装巡逻和袭扰中,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辽军不再仅仅是被动应对,他们派出了更为精锐的探马,甚至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开始前出,试图捕捉和消灭这些如同苍蝇般烦人的宋军轻骑。几次遭遇战,“掠火骑”虽然凭借机动性和装备优势勉强摆脱,但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显然,耶律隆庆已经不耐烦这些小打小闹,开始清扫战场,为主力进攻铺平道路。
更让杨延昭心头沉重的是,杨延浦从真定府发回急报。河东路安抚使虽然接到了预警,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但整个河东路的防御体系,承平日久,兵备松弛,尤其是雁门关以外的代北地区,堡寨年久失修,守军兵力不足,面对辽军如此规模的倾力来攻,恐怕难以持久。一旦外围屏障被迅速突破,雁门关将直接暴露在辽军的兵锋之下!
“耶律隆庆这是要效仿当年辽太宗耶律德光,自代北破雁门,直取太原,席卷河东!”杨延昭指着地图,声音低沉而凝重,“若太原有事,则关中震动,西线崩坏,我大宋半壁江山危矣!”
密室之中,杨延光、刚刚轮换回来的杨延训,以及负责后勤的杨延环皆面色严峻。他们都知道,这一次,不再是边境摩擦,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决战。
“六郎,下命令吧!咱们什么时候开赴河东?”杨延训急声道,他麾下的“掠火骑”在之前的战斗中见了血,也憋着一股要为伤亡弟兄报仇的狠劲。
“不能急。”杨延昭冷静地摇头,“我军主力若贸然西调,耶律隆庆万一虚晃一枪,主力转而攻击我河北腹地,如定州、保州,又当如何?届时我们首尾不能相顾,局面将更加被动。”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耶律隆庆选择西线,一是看准了河东防御相对薄弱,二是想避开我北疆主力。我们若全军压上,正合他意,他会利用骑兵优势,在野战中寻求与我们决战。我们绝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
“那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雁门关吃紧?”杨延光忧心忡忡。
“当然不是。”杨延昭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我们要救河东,但不能直接去救。我们要攻其必救,迫使他回师,或者至少分散其兵力!”
他的目光投向地图上辽国南京道的东部:“耶律隆庆将主力集中于西线,其东部必然空虚。这里,就是他不得不救的软肋!”
“太师的意思是……我们出兵,佯攻或实攻幽州东部,比如蓟州、檀州一带?”杨延光立刻明白了杨延昭的意图,“围魏救赵?”
“不错!”杨延昭斩钉截铁,“此乃阳谋!耶律隆庆若不管,我军便可趁虚而入,威胁其南京析津府侧翼,甚至切断其与中京道的联系。他若分兵来救,则其西线攻势必然受挫,雁门关压力自解。届时,是战是和,主动权便在我手!”
“好计策!”杨延环抚掌道,“只是,派谁去执行?兵力少了,不足以震慑耶律隆庆;兵力多了,我定州本部又显空虚。”
杨延昭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几人,最终落在杨延训身上:“三哥,此重任,非你莫属。”
杨延训一愣,随即狂喜,抱拳道:“六郎放心!我定率‘掠火骑’及本部兵马,搅得他幽州东部天翻地覆!”
“不,”杨延昭却摇了摇头,“不仅仅是袭扰。我要你打出‘杨’字旗号,大张旗鼓,做出我军主力东进的姿态!我会拔给你两万步骑混编的精锐,其中包含五千‘掠火骑’主力,以及大量强弩和攻城器械。你的任务,是摆出强攻蓟州、威胁檀州的架势,动静越大越好!要让耶律隆庆确信,我杨延昭的主力,已经东调!”
杨延训倒吸一口凉气,这才明白任务的艰巨和风险。这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心理博弈和战略欺骗。他需要以两万兵马,营造出数万主力大军的声势,牢牢吸引住耶律隆庆的注意力。
“至于定州这边,”杨延昭看向杨延光和杨延环,“四哥,你坐镇定州,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尤其是盯紧张咏那边的后续以及汴梁动向。五弟,你全力保障东西两线后勤,确保粮草军械供应不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