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城头硝烟尚未散尽,城内尸骸犹未清理干净,方炎却已开始了另一场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的“战争”——一场针对陈旧吏治与落后生产的改革。
经过战火洗礼后的安新县衙,血迹刚被冲刷,便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方炎端坐明堂之上,龙鳞宝甲未卸,断岳刀横于膝前,煞气与才气交织,不怒自威。下方,原安新县的降官、胥吏以及匆匆选拔出的些许本地胆大士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童宣抚使已前往定真府(保定)检阅边军,此地暂由本侯节制。”方炎开门见山,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旧法臃肿,效率低下,民生多艰,非强国之道。即日起,安新施行新法!”
没有商讨,只有命令。绝对的军权之下,任何反对的声音都显得苍白无力。方炎随后将政策一一道来,众人纷纷照办。
安新县采用“定远牌”户籍制,借鉴现代身份证制度,以特殊金属打造“定远牌”,刻录姓名、住址、指纹及墨家防伪符文。
当施行新的户籍制告示贴满全城,人们忐忑不安地排起长队,却见现场架起数座熔炉,墨家工匠当场熔铸玄铁牌。
“姓名?籍贯?家中几口?”书吏一边询问,一边记录。随后工匠将刻好名字的铁牌放入特制模具,拓下指纹,最后以才气镌刻防伪符文。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前所未见。
一位老农手捧温热的铁牌道:“这…这便是官凭?” 方炎恰巧巡视至此,执牌立于高台,声震四野:“此乃定远牌!持牌者为大宋子民,享田亩、工酬、医教之权!无牌者...”他刀锋般的目光扫过人群,“按辽细作论处!”
战争初定,民生凋敝。方炎下令开设“公共食堂”,以缴获的辽军粮草及后续宋军补给为基础,每日定时供应粥饭,确保无人饿死,迅速稳定民心。同时,对铁器、药材、布匹等战略物资实行临时配给制,由新成立的“安新物资调度局”统一管理,优先保障军需和基本民生。
第一日午后,城西“公共食堂”突然骚动起来。原来是一名胥吏克扣米粮,被当场擒获。
方炎闻讯赶来,拎起一把发霉的粟米掷于案前:“战乱方息,就敢贪腐至此,该杀!” 刀光一闪,血溅粥棚。百姓愕然间,却见定远侯亲自执勺分粥,雪白米粒堆满一个个陶碗。 有位老者颤声泣道:“侯爷...这米未掺沙!” 一时间,无数人跪地叩谢,民心初定。
制定“工坊招工”与“薪酬制”,张贴告示,大规模招募城内闲散劳力及流民,进入即将兴建的各类工坊工作。明码标价,每日结算工钱(以铜钱或粮食支付),打破旧有徭役制度,激发生产积极性。告示一出,应者云集。
拿下安新县当晚,方炎取出一枚非金非木、刻有繁复齿轮纹路的令牌——墨家矩子令(乃公输班半圣赠予,见其工业理念超凡,特授此令以便调用资源)。注入一丝墨家才气,令牌光华大放。
远在数百里外,墨家重要据点之一。“嗯?矩子令召唤?是公输祖师的气息,但使用者…是那位定远侯!”留守的墨家大匠感知令牌信息,不敢怠慢,“矩子令召!点齐一千精锐工匠,携带标准工具包,乘机关鸢即刻奔赴安新!” 黎明时分,无数木鸢遮天蔽日而来。工匠们踩着齿轮组装的滑轨精准落地,看见城头尚未更换的大宋血旗时,无不瞳孔骤缩——这位定远侯,竟是刚刚屠尽辽军守城部队的主!
方炎将炼魂分身权限直接赋予墨家工匠首领身份,自身本体则通过“一心两用”宏观指挥。一座座占地广阔的厂房在城西迅速拔地而起,标准化建材(水泥、钢筋)由随军工匠初步生产,结构则由墨家工匠以机关术快速搭建。
现代化改革的能源核心——小型高效蒸汽机与内燃机核心车间率先建成。来自公输班半圣空间的设计图被调取,工匠们利用带来的精密零件和本地材料,开始组装小型蒸汽机和初代内燃机。锅炉轰鸣,连杆转动,稳定的动力首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澎湃输出!为所有工坊提供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当第一台纺织蒸汽机轰然运转时,连经验丰富的墨家大匠都骇然退步。铁杆连杆带动飞轮旋转,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真有万钧之力蕴藏其中。 方炎负手立于钢铁巨兽前:“此物可抵百牛之力。”随手按下的纺织机括开关,这台结合飞梭、珍妮纺织机的出布效率惊人!一墨家匠人惊呼与之前人力纺织机效率提高了千倍!
在各种工坊中,方炎引入流水线作业概念。无论是军工弩箭、新型农具,还是后续的生活用品,全部拆分成标准工序,每个工匠只负责一个环节,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随后电灯也出现了,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小型发电机被制造出来,搭配钨丝灯泡,县政府大院及主要工坊夜间首次亮起了电灯,光芒驱散黑暗,引得百姓惊呼为“神迹”!却见定远侯指道:“此非神迹,此乃格物之道!普通百姓亦可掌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