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城外,宋军中军大帐。
牛皮帘被风卷得猎猎作响,帐内灯火却纹丝不动——安新县生产的白炽灯将大帐照得灯火通明,案上那道明黄圣旨格外刺眼。
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十大师长、种师道以及军中核心幕僚齐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面无表情的方炎身上。那封来自汴京、充满斥责与逼迫的圣旨内容,已被方炎公示于众。
愤怒、不甘、憋屈、还有一丝隐隐的恐慌,在帐内弥漫。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收复山河,背后却遭如此猜忌和暗算,兔死狗烹的寒意刺入每个人的骨髓。
方炎手持断岳刀而立,目光扫过帐下众人,林冲、关胜按刀于腰,武松、鲁智深怒目圆睁,安新派来的文官之首吴用捧着账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诸位都看看吧。”方炎将截获的圣旨与密使谍报掷在案上,声音冷得像北境的霜,“陛下听信蔡京谗言,逼我一月复全燕云,逾期便锁拿进京;暗地里,却派人与辽国议和,许以岁币,要耶律大石死守燕京拖我时日;更调西军、禁军,一面南下打方腊,一面要北上‘钳制’我北伐军。”
武松率先拍案而起,虎头刀鞘砸得地面震响:“他娘的昏君!元帅在前线拼杀,他们在后方捅刀子!什么忠臣?这忠臣当得是要掉脑袋的!” “武将军此言不假。”吴用眼神无奈,语气却异常坚定,“我等在北地推行安新法度,分地、办学、设医馆,已得数十万汉民拥护。可在汴京眼里,这是‘动摇国本’!若元帅真卸了兵权进京,不仅我们这些人要被清算,北地百姓好不容易盼来的安稳,也会顷刻化为乌有。” 关胜上前一步,沉声道:“末将曾在朝廷为官,深知蔡京、高俅之流的手段,元帅此时功高震主,必遭构陷。我等麾下将士,半数是北地流民,皆是为了复故土、保家人而来,绝非为了汴京城那些蛀虫卖命!” 帐内的议论声渐起,却无一人主张“遵旨”——跟着方炎,他们能打胜仗、复失地、得民心;跟着朝廷,只剩鸟尽弓藏的结局。
“砰!”性如烈火的秦明一拳砸在案几上,木屑纷飞,“蔡京狗贼!俺们在这里打生打死,那帮龟孙子在汴京享福还要捅俺们刀子!童贯那阉狗不该杀吗?耶律大石不该灭吗?这皇帝老儿是不是昏了头!”
“一月复燕云?他当辽人是泥捏的不成?就算能打下,俺们兄弟得死多少?”鲁智深握着禅杖的手青筋暴起,“还要秘密联络耶律大石?这…这他妈是人干的事?!”
柴进面沉似水,抚剑的手微微颤抖:“君要臣死…臣…可如今这般,非是明君所为!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林冲眼神复杂,他经历过太多的陷害与不公,此刻更是感同身受,低声道:“元帅…朝廷此举,已是自绝于北伐将士。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是好?”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方炎,等待着他的决断。是忍气吞声,继续为这样的朝廷卖命?还是……
方炎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冷电般扫过全场,那目光中再无丝毫犹豫,只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与洞察世事的清明。
他缓缓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圣旨的内容,大家都看到了。我想问大家一句,我们为何而战?”
帐内一时寂静。
方炎自问自答,声音逐渐高昂:
“我们战斗,不是为了龙椅上那个猜忌昏聩的君王!不是为了汴京城里那些争权夺利、醉生梦死的蛀虫!”
“我们战斗,是为了身后千千万万饱受战乱之苦的大宋百姓!是为了光复我汉家故土,让幽云十六州的同胞重见天日!是为了让我们子孙后代,不再受蛮族铁蹄的蹂躏!”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如雷霆:
“这大宋,不是他赵家一姓之大宋!而是天下万民之大宋!这军队,不是他赵家私有的爪牙!而是来自百姓、护卫百姓的子弟兵!”
“如今,君王昏聩,奸臣当道!外不能御敌,内不能安民!南方方腊、宋江为何造反?岂非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他们不是在造反,他们是在求生!而这根源,就在汴京,就在那朝堂之上,就在蔡京、高俅那些蒙蔽圣听的奸佞之臣身上!”
“这样的朝廷,还值得我们效死吗?这样的君王,还值得我们忠诚吗?”
连续的发问,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将领的心头,点燃了他们压抑已久的怒火与热血!
“不值得!”李逵第一个嗷嗷叫起来,“俺铁牛只认元帅!元帅说打哪,俺就打哪!”
“对!不值得!”众将纷纷怒吼,群情激愤。
方炎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地宣布:
“好!既然朝廷无道,奸佞横行,迫害忠良,甚至不惜暗中资敌,置北境军民于死地!那我等就不能再坐以待毙,更不能让北伐大业、光复山河之功,毁于一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