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过程逻辑清晰,数据详实,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工厂实际,充分展现了清华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刘星海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对项目进行学术点评和价值提炼。
他肯定了项目在“系统集成理论”和“初级自动化技术路径”上的探索意义,特别赞扬了同学们面对真实工业环境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个项目最宝贵的,不是这台能够自动运行的机器,而是在完成这台机器过程中,所积累的直面现实、攻坚克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之心’!”刘教授的话,掷地有声。
市工业局领导随后发言,高度肯定了清华大学和红星轧钢厂在“校企合作”中,成功实践了“产、学、研”一体发展的先进理念。
“同志们!今天的验收会让我们看到,高校的理论智慧与工厂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能够爆发出多么巨大的能量!这不仅是红星轧钢厂的成果,也是我们整个工业系统推进技术革新、培养青年人才的成功范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将这种合作模式深入下去,固化下来,结出更多、更硕壮的果实!”
最激动人心的表彰环节到来。
杨厂长亲自宣布了厂党委会对“技术攻关小组”的奖励决定。
授予吕辰、王卫国、吴国华、汪传志、陈志国、任长空六人“红星轧钢厂技术革新特等奖”,每人颁发奖金二百元!配套奖励工业券二十张、布票十尺、全国通用粮票一百斤!
授予六人“红星轧钢厂技术革新先锋”荣誉称号,颁发镀金纪念奖章和烫金奖状!
现场掌声如雷,闪光灯亮成一片。
六兄弟起身,依次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金信封和闪耀的奖章,心情激荡不已。
这是对他们两个月来所有付出的最高认可,他们互相对视,目光交织中,隐隐有光华闪动。
紧接着,在李怀德主持下,轧钢厂与吕辰等六人现场签订了“毕业定向分配协议”。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顺利毕业并且个人意愿不变,红星轧钢厂将优先接收他们,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既是对人才的渴望,也是对未来合作的承诺。
仪式的高潮,是校企合作深化协议的签署。
杨卫民厂长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主任共同签署了一系列重磅文件。
杨厂长宣布在厂区正式划出固定区域,挂牌成立“清华大学---红星轧钢厂技术实践基地”与“校企联合自动化实验室”。
由轧钢厂提供场地、设备、材料及部分运营经费;清华大学机械系派出优秀教师和研究生,围绕工厂实际需求,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设立“红星技术革新基金”,首期由轧钢厂投入五万元,用于专项支持清华学生开展的、与轧钢厂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与革新项目。
机械制造系主任宣布,聘请红星轧钢厂资深技术专家兼任机械制造系本科生实践导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
选派系内优秀教师担任轧钢厂技术顾问,参与工厂技术规划与难题攻关;
共同设立“厂校合作课题库”,课题来源于工厂实际需求,由清华学生认领、厂方提供资源支持、系里进行学术认证;
推动设立“自动化系统集成”专题选修课程,邀请轧钢厂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共同授课;
将此次“分拣码垛系统”的完整实践成果编入《机械制造系统设计与实践案例集》,作为全系重要教学参考素材;
开展党团组织“红旗技术突击队”共建活动,联合申报“首都产学研结合先锋案例”。
这一系列扎实深入的合作举措,远远超出了一次普通实践项目的范畴,构建了一个长期、稳定、互惠的“产、学、研”共生体系。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掌声。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对吕辰他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标志着红星轧钢厂与国内顶尖工科学府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性的深度阶段。
验收暨签约仪式,在隆重、热烈、充满希望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