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山下来,已是日头偏西。
绚烂的秋色依旧铺满山峦,但夕阳的余晖已为其镀上了一层更为柔和温暖的金边。
同学们说说笑笑,返回正白旗村,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格外亢奋。
小雨水跟在娄晓娥身边,小脸红扑扑的,兴奋地比划着刚才在山顶上看到的风景,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写满了哥哥姐姐们诗作的宝贝笔记本。
回到王大山家小院,取回寄放在这里的自行车和沉重的炊具、食材。
王大山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满是长辈的慈和笑容。
忙活一下午,都饿了吧?他声音洪亮,走,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保管你们这顿忆苦思甜饭吃得有滋有味!
说罢,他拿起一把柴刀在前引路,同学们则或推着驮满物资的自行车,或徒手提着锅碗瓢盆,跟着他穿过村舍,来到村外不远处的一片河滩地。
这里地势平坦开阔,遍布着光滑的鹅卵石,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声响。
河滩背风,几株老柳树垂下枝条,夕阳的光芒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就这儿了!王大山指了指一块特别平整的地面,这块地儿最好,风小,离水近,拾柴火也方便,正合适你们埋锅造饭!
众人欢呼一声,立刻行动起来。
男同学们主要负责体力活,王卫国、汪传志、陈志国三人寻找合适的石块,准备垒灶;任长空和吴国华则负责去溪边打水。
女同学们细心地清理出一片就餐区域,铺上带来的旧报纸和塑料布,又将碗筷一一摆放整齐。
王大山的老伴也挎着个小篮子跟了来,篮子里是刚从自家院里摘下的新鲜小葱、几颗水灵灵的白菜和一些翠绿的青菜。
她硬塞到娄晓娥和李娟手里:孩子们,拿去,添个菜!别看咱这村子现在穷,这地可是好地,一般土地,可种不出这个味儿!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浓浓的关爱。
生火是野炊的第一道关,几个男生手忙脚乱,却总是浓烟滚滚,不见明火。王大山在一旁看着,摇了摇头,走上前来:娃娃们,读书你们在行,这野外生存的本事,还得看我们老家伙的。
他熟练地选石垒灶,选取引火物,只听得一声轻响,一个火势旺盛、几乎没有烟尘的灶火便熊熊燃烧起来。
当年在南方林子里追白崇禧的部队,三天不下雨,生火就得用这法子。又快,又没烟,不然炊烟一起,敌人的飞机可就找过来喽。
这瞬间展露的战场生存技能,让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爆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时,作为农家乐老板转世的吕辰,做起野炊也是轻车熟路。
他指挥若定:传志,卫国,麻烦你们再去捡点耐烧的硬柴。国华,长空,你们帮晓娥、明婕她们把带过来的土豆、萝卜削皮切块,豆角掰段。雨水,你去溪边把咱们带的豆腐和粉条用清水泡上。
众人纷纷应和,各自忙碌起来。
小小的河滩顿时变成了一个分工有序的露天厨房,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小雨水拿着相机,像只快乐的小蝴蝶,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一会儿对着垒灶的男生们喊“传志哥,看这里!”,一会儿又捕捉女同学们洗菜切菜的专注侧影,清脆的快门声和稚嫩的指挥声,为这忙碌的场景增添了许多生动趣味。
吕辰挽起袖子,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先将米淘洗干净,吊在火上焖煮。
接着,他拿出主角--一大块何雨柱提前收拾干净、腌渍好的老腊肉和一只肥鸡。
他将腊肉煮熟切片,鸡肉焯水去腥,随后在锅中煸炒腊肉,逼出金黄油亮的腊油。
在这珍贵的腊油中,放入姜蒜、干辣椒和花椒,瞬间,辛辣霸道的香气弥漫开来,引得众人直吸鼻子。
他将鸡肉倒入锅中大火翻炒,淋入料酒,激发出更浓郁的香气,然后倒入煮肉的汤,将炒好的腊肉也回锅,盖上锅盖转为小火慢炖。
起码要炖上三四十分钟,让味道充分交融。他估算着时间。
等待炖煮的时间里,同学们也没闲着。
王卫国和李娟主动去请来了王大山夫妇和生产队的王队长。
其他人则围坐在渐渐暗淡下来的天色里,借着灶火的微光,继续聊着天,分享着彼此学校里的趣事。
吴国华甚至和高妹喜就刚才诗中输入输出的比喻又进行了一番学术探讨,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趁着炖煮的间隙,吕辰走到王队长身边坐下,借着灶火的光亮,与他攀谈起来。
“王队长,今年这天干得厉害,咱们村靠着山、守着水,情况比别处好些吧?”吕辰关切地问道。
王队长叹了口气,用旱烟杆指了指远处的山峦:“唉,是啊,靠着香山泉水,人畜饮水暂时还能维持,但地里庄稼还是受影响。你看这河滩地,往年这时候溪水还能再漫上来一尺多。咱们村和旁边的四王村,守着这山水宝地,旱年还能有点指望,可光指望老天爷赏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