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主张
他们最核心的贡献是大力倡导和推动了 “古文运动”。
何为“古文”? 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文体,特点是内容充实、语言质朴、形式自由。
反对什么? 反对六朝以来直至唐代盛行的“骈文”。骈文过分讲究对偶、声律、辞藻和用典,常常内容空洞、华而不实。
主张什么? “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强调文章要承载思想(“道”),内容重于形式,语言要流畅自然,用以传播儒家思想、反映社会现实。
八大家简介
唐代二家
1.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韩文公”)
地位:古文运动的旗手与领袖,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特点:文章气势磅礴,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擅长论说文,如《师说》、《原道》。
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2.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地位:古文运动的核心倡导者和坚定支持者,与韩愈并称“韩柳”。
特点:文章风格峻洁幽深,尤其在山水游记(如《永州八记》)和寓言故事(如《三戒》)方面成就卓越。
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宋代六家
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地位: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苏轼、王安石、曾巩等人在文坛上的引路人。
特点:文章平易自然、婉转多姿,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风貌。代表作《醉翁亭记》。
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2.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地位: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以议论文见长。
特点:文章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善于分析历史与时政。代表作《六国论》。
名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3.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地位:欧阳修的学生,文章风格古朴平正,严谨稳重。
特点:以说理缜密、章法谨严着称,是唐宋八大家中风格最为“正统”的一位。代表作《墨池记》。
4.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地位:不仅是文学家,更是着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主持“王安石变法”。
特点:文章以说理文见长,逻辑性强,笔力劲健,立意超卓,充分体现其政治家的眼光与魄力。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
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
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地位: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
特点:散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挥洒自如,将议论、抒情、写景完美融合。代表作《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名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赋》)
6.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
地位:苏轼的弟弟。
特点:文章风格汪洋淡泊,深醇温粹,策论尤为出色。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
历史影响与意义
1. 确立了散文的文学正统地位:他们成功地扭转了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使散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形式之一。
2. 奠定了后世散文的典范:他们的作品成为元、明、清三代文人学习古文的经典教材,影响深远。
3. 构建了文学传承的谱系:从韩愈、柳宗元,到欧阳修,再到三苏、曾巩、王安石,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文学思想和精神的传承脉络。
总而言之,唐宋八大家代表了唐宋两代散文创作的顶峰。他们不仅是文学巨匠,其中许多人(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更是深刻影响了时代的思想家与政治家。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拓展2】我们来全面解析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原文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