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àn,于是,就。《荀子·富国》:“我按起而治之。”
我们来全面解析《荀子·富国》中的这句话:“我按起而治之。”
这是一个蕴含着深刻管理智慧和政治哲学的故事。
一、 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这句话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出自《荀子·富国篇》中的一个完整段落。为了准确理解,我们需要看它的上下文:
原文:
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利而不利也,爱而不用也者,取天下者也。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者也。不利而利之,不爱而用之者,危国家者也。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其候徼支缭,其竟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观其朝廷,则其贵者不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不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不悫;是暗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须孰尽察;其礼义节奏也,芒轫僈楛,是辱国已。
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是治国已。观其朝廷,则其贵者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悫;是明主已。
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于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其臣下百吏,污者皆化而修,悍者皆化而愿,躁者皆化而悫,是明主之功已。
……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
故曰: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埶,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男女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
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此之谓也。
今之世而不然: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也。
“我按起而治之”。
二、 注释与翻译
· 我: 这里并非指荀子本人,而是代指一位理想的、有德的君主或执政者。
· 按: 查考,依据,根据(实际情况)。王先谦《荀子集解》中认为“按”字在此处意为“然后”,表示承接,但结合上下文,理解为“根据(上述原则)”更为贴切。
· 起: 兴起,行动,开始实施。
· 而: 连词,表示承接。
· 治之: 治理国家。
翻译:
第一部分:关于治国之道的根本原则
不先给人民好处却要从他们身上取利,不如先给他们好处再从中取利来得有利。
不先爱护人民却要驱使他们,不如先爱护他们再驱使他们更有成效。
先给人民好处然后从中取利,又不如只给人民好处而不索取更为有利。
先爱护人民然后驱使他们,又不如只爱护而不驱使更有成效。
只给人民好处而不索取、只爱护而不驱使的君主,是能取得天下的人。
先给好处再取利、先爱护再驱使的君主,是能保住国家的人。
不给好处却要取利、不爱护却要驱使的君主,是会使国家陷入危险的人。
第二部分:如何观察一个国家的状态(反面)
观察一个国家的治乱好坏,走到它的边境就能看出端倪了。
如果那里的哨兵巡逻频繁,边境关卡的管理苛察繁琐,这就是个混乱的国家了。
进入国境,看到田地荒芜,城市破败,这必定有个贪婪的君主了。
观察他的朝廷,地位尊贵的人并不贤能;观察他的官员,处理政事的人没有才能;观察他身边的亲信,被信任的人都不诚实;这就是个昏庸的君主了。
凡是君主、宰相、文武百官,对于财物税收的计算,极其精细苛刻;但对于礼义制度,却松懈怠惰、马虎随便;这就是个蒙受耻辱的国家了。
第三部分:如何观察一个国家的状态(正面)
如果那里的农夫乐于耕田,战士甘于患难,百官崇尚法制,朝廷尊重礼义,卿相能协调议事,这就是个治理得好的国家了。
观察他的朝廷,地位尊贵的人很贤明;观察他的官员,处理政事的人很能干;观察他身边的亲信,被信任的人很诚实;这就是个英明的君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