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代变法与吏治整顿:历史上任何一次有意义的改革或吏治整顿,如张居正改革、雍正帝整顿吏治等,其核心举措无不围绕着“畅通政令、打击贪腐、澄清价值观”展开,这正是“公道达、私门塞、公义明、私事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演绎。
四、 深远的现实意义:超越时代的治理智慧
在当代国家治理中,这句话的指导意义愈发凸显:
1. 对制度建设的启示:
·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现代版的“公道”),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是“公道达”。
· 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就是“塞私门”,通过“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和权力寻租空间,让所有企业能在公平的赛道上竞争。
2. 对法治与德治的启示:
· 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公道达”在现代最直接的体现。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公义明”。通过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标杆,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私事”“私欲”的侵蚀。
3. 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 对于一个企业或机构而言,同样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公道)以及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公义)。当奖惩分明、流程透明时,员工就不会热衷于搞办公室政治、拉帮结派(私门);当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时,损公肥私的行为(私事)就会受到抵制。
五、 批判性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我们也应看到,这一理想状态在现实中面临着持续的挑战:
· “公道”由谁定义? 在君主专制时代,“公道”往往等同于“王法”,其本身是否公正存疑。在现代社会,如何确保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公义”的,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 “私”的合理性:荀子将“私”完全置于“公”的对立面。但现代社会承认并保护合理的个人利益和隐私权。如何界定“私事”与“私欲”的边界,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是现代治理需要精细把握的尺度。
总结: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系统工程。它揭示了良好治理的根本密码:一套设计精良、运行有效的制度系统,与一种积极向上、深入人心的价值系统,必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协同发力,才能驱动社会向着公平、正义、清廉、高效的方向不断前进。它提醒每一位执政者和管理者,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是与“私”进行无休止的疲惫战争,而是通过建立和运行一个强大的“公”的系统,让“私”无处滋生,自然息止。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