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心中了然。她是为“猫妖案”而来?还是……听到了夏党欲对自己不利的风声?他神色不变,坦然道:“多谢都头提醒。崔某省得。”
叶英台微微颔首,目光却并未移开,仿佛在审视着什么。片刻,她才又道:“流言蜚语,蛊惑人心。翰林清贵之地,亦非净土。崔修撰……莫要卷入无谓的是非。”她语焉不详,却意有所指,显然是指翰林院内关于“猫妖”与新政的流言。
崔?心中微动。她这是在……提醒自己谨言慎行,莫被夏党抓住把柄?他郑重道:“都头教诲,崔某铭记。史官执笔,唯求公允。妖异之说,荒诞不经,崔某自当明辨。”
叶英台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满意之色,随即又恢复冷冽:“如此甚好。”她顿了顿,目光投向崔?身后那条通往护龙坊的、在暮色中显得幽深寂静的巷子,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天色已晚,崔修撰……请吧。”她竟侧身让开一步,示意崔?先行。
崔?微微一怔。她这是……要送自己回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位冷面都头,看似不近人情,行事却总在关键时刻护他周全。他不再多言,拱手道:“有劳都头。”随即转身,迈步走入巷中。
叶英台并未立刻跟上,而是落后几步,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悄然缀在崔?身后。她的脚步极轻,落地无声,呼吸绵长悠远,仿佛与暮色融为一体。唯有那双锐利的眼眸,如同暗夜中的寒星,警惕地扫视着巷子两侧的阴影、墙头、以及每一个可能藏匿危险的角落。
巷子幽深,两侧高墙投下浓重的阴影。晚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发出沙沙的轻响。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犬吠,更添几分寂寥与不安。崔?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那道如影随形的、带着无形压迫感的目光。他并未回头,只是步履沉稳地向前走着。心中那份因“猫妖案”和夏党流言而起的凝重,竟在这无声的“护送”下,奇异地平复了几分。
他想起清风茶肆中欧阳修的嘱托,想起包拯(字希仁)那刚正不阿的眼神,想起沈文漪花笺上无声的牵挂,想起王慧仪授课时温柔的注视,想起陶婉言商海搏杀的果决……还有此刻身后这位,看似冰冷、却屡次在危难之际出手相救的皇城司都头。
这汴京城,看似危机四伏,暗流汹涌,却也并非全然冰冷无情。
巷子尽头,护龙坊小院的轮廓在暮霭中显现。院门前那盏新挂的灯笼,散发着昏黄温暖的光晕。
崔?在院门前停下脚步,转身,对着数步之外的叶英台,再次深深一揖:“多谢叶都头相送。崔某……到家了。”
叶英台停下脚步,立于巷口阴影中,玄青色的身影几乎与暮色融为一体。她并未回应崔?的道谢,只是抬起眼眸,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目光,锐利依旧,却似乎比平日少了几分冰冷,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关切,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沉重。
“嗯。”她只淡淡应了一声,声音低沉。随即,她不再停留,转身,玄色披风在晚风中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身影迅速没入渐深的暮色之中,消失不见,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
崔?独立院门前,望着叶英台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护龙河的水声在静夜中格外清晰,晚风带着水汽,拂过面颊。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愈发清晰。猫妖案迷雾重重,夏党虎视眈眈,新政前途未卜……但无论如何,他必须走下去。为了那些信任他、守护他的人,也为了心中那份“以史为鉴,以笔为戈”的信念。
他推开院门,温暖的灯光倾泻而出。砚童迎了上来:“相公回来了!”
“嗯。”崔?应了一声,踏入院中,反手关上院门,将那汴京城沉沉暮色与暗藏的杀机,暂时隔绝在外。院中老梅在灯下投下婆娑的树影,素心兰的幽香在夜色中浮动。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