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关的风,终于带着暖意,吹散了汴京城上空积郁一冬的阴霾。护龙河畔的垂柳抽出嫩绿的新芽,州桥两岸的桃花、杏花次第绽放,粉白嫣红,点缀着这座刚刚经历寒冬的煌煌帝都。护龙坊小院中,那株老梅的残雪早已消融,虬枝上绽出点点新绿,墙角那盆素心兰,也悄然抽出几支嫩茎,孕育着花苞。一切都仿佛焕发着新生,然而,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从未停歇。
翰林院,典籍库。
崔?端坐案前,窗外明媚的春光透过高窗洒落,在他面前堆积如山的书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正埋首于《太宗实录》的增补修订,笔尖在黄麻纸上沙沙作响,字迹工整而沉凝。案头,除了笔墨纸砚,还多了一方小巧的青玉镇纸,那是陶婉言前日托其兄陶承良送来的“开春贺礼”,玉质温润,雕着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寓意“春来报喜”。
新政虽废,但官家并未收回让他修史的旨意。这看似远离风暴中心的差事,崔?却做得愈发用心。他深知,史笔如刀,亦可载道。在这故纸堆中,他不仅梳理着前朝兴衰得失,更试图从中汲取智慧,为这多难的国家,寻找一条可行的出路。他笔下关于“太宗朝吏治革新”、“端拱年间边备整顿”的章节,字斟句酌,引经据典,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当下吏治腐败、边防空虚的深刻忧思与无声谏言。
“崔修撰,”一名新调来的年轻书吏抱着一摞卷宗走来,态度恭敬,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这是新整理出的‘雍熙北伐’相关奏疏抄本,请您过目。”
“放下吧。”崔?头也未抬,声音平淡。
书吏放下卷宗,目光扫过崔?案头那方青玉镇纸,又落在崔?沉静的侧脸上,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默默退下。
崔?搁下笔,揉了揉眉心。他知道,这看似平静的翰林院,依旧暗藏杀机。夏竦虽因布防图一事暂时蛰伏,但其党羽仍在,对自己的监视从未放松。他必须更加谨慎,如履薄冰。
护龙坊小院,在春日的暖阳下,生机盎然。如意俨然成了小院的“管家”。她心思细腻,将一应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清晨的粥点愈发精致可口,院中的花草也被她侍弄得欣欣向荣。她依旧沉默少言,但眉宇间那份怯懦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自信与温婉。她看向崔?的目光,除了感激与敬重,也悄然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依恋与仰慕。每当崔?在书房伏案疾书,她总会悄悄送上一杯温热的清茶,或是几块新做的点心,然后默默退下,不打扰分毫。
吉祥则像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在春日的暖阳下尽情飞舞。她穿着如意新做的鹅黄色春衫,梳着可爱的双丫髻,在院子里追逐着翩跹的蝴蝶,或是缠着砚童教她放纸鸢。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银铃般洒满小院,驱散了往日的沉寂。崔?闲暇时,会教她认字读书。小丫头聪慧伶俐,学得很快,常常举一反三,逗得崔?开怀大笑。她已彻底将这里当成了家,将崔?视作最亲近的“阿哥”。
砚童也愈发稳重。他不仅负责采买洒扫,还主动承担起教导吉祥武艺基础(扎马步、打拳)的任务,俨然一副“小师父”的模样。小院里的生活,平淡而温馨,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
“清风茶肆”二楼雅间。叶英台一身玄青劲装,临窗而坐。她面前摆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清茶,目光却锐利如鹰隼,透过半开的窗棂,扫视着楼下熙攘的人流。她对面,坐着一位身着粗布短打、作脚夫打扮的精干汉子,正是皇城司安插在城西码头的暗桩。
“指挥,”汉子压低声音,“近日码头确有异动。有几艘打着‘秦州皮货’旗号的商船,卸货后并未装载新货返航,而是停靠在僻静河湾,船上人员行踪诡秘,常于深夜上岸,与城中某些……烟花之地的人接触。”
“烟花之地?”叶英台眉头微蹙,“具体何处?”
“主要是……城西‘暗香阁’和城南‘醉月楼’。”汉子答道,“接触之人……多为商贾打扮,但举止间……带着一股子行伍气。”
叶英台眼中寒光一闪:“继续盯着!查清他们的落脚点,接触对象!尤其留意……是否有携带特殊物品,或……形貌特征明显者!”
“是!”汉子领命,迅速消失在楼梯口。
叶英台端起凉茶,一饮而尽。西夏的爪子……果然又伸进来了!
琼玉阁。
顶楼暖香阁,熏香袅袅。颜清秋对镜梳妆,铜镜中映出一张倾国倾城却难掩憔悴的容颜。她手中捏着一枚小巧的骨哨——与没藏呼月所持一模一样的西夏“鹰哨”。哨身冰凉,刻着繁复的符文,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缠绕着她的心。
昨夜,她收到了没藏呼月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指令:设法接近新任盐铁司仓部郎中周平(字正甫),探听宋廷新一年盐引配额及西北军粮转运路线!指令冰冷,不容置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