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皓月并未因年关将至而有丝毫松懈,反而抓住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将酝酿已久的蔗糖兴业之策,推向了实质性的建制阶段。经过与韦青蚨的反复磋商、与孙伯谦、周文渊、赵算盘等干吏的详细论证,一份详尽周密的《邕州蔗糖互利局章程》终于尘埃落定,并于州衙正堂,召集相关官吏、僮人首领及特邀匠师,正式宣告成立。
这一日,州衙议事厅内,炭火驱散了寒意,气氛庄重而热烈。崔?端坐主位,虽依旧一身青色常服,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其下左右,分列着州衙属官、以韦青蚨为首的几位颇有威望的僮峒头人,以及数名被重金聘来的、面容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福建制糖匠师。
崔?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清朗而沉稳:“今日召集诸位,是为宣布一事关邕州万千百姓福祉、汉僮长远和睦之大计——即日起,设立‘邕州蔗糖互利局’,隶属州衙,专司蔗糖产、制、销事宜,由本官亲自提举,州推官周文渊协理局务。”
此言一出,堂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尤其是几位僮人头人,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崔?继续道:“互利局之设,旨在合汉僮之力,兴一地之利。其成员,包括官府代表(主簿孙伯谦负责账目稽核、司户参军负责督造事宜)、僮人代表(武勒州峒主之女韦青蚨姑娘,及诸位头人)、技术顾问(这几位福建来的老师傅)。诸位共商共议,制定章程,监督生产,管理账目,协调可能之纠纷,并合力开拓白糖、红糖之销售市场。”
他特意看向韦青蚨,语气恳切:“青蚨姑娘,僮寨事宜,尤其是土地、人力调配,峒民意愿,皆需仰仗你与诸位头人周全。”
韦青蚨起身,行了一个爽利的僮礼,声音清脆应道:“大人放心!青蚨与诸位叔伯,必竭尽全力,促成此事,惠我峒民!”
章程既定,选址便成为首要任务。崔?亲自与韦青蚨、周文渊及老匠人一行,乘马踏勘了数处备选之地。最终,定于韦青蚨主寨下游约五里处,一处临河的开阔谷地。此地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临近数片已开垦的良田,引水灌溉极为便利,且有一条可通行骡马的山道与外界相连,堪称理想之所。
“便定于此了。”崔?立于高处,俯瞰河谷,决断道,“此处建寮,原料取用便捷,成品输出亦不算困难。”
接下来便是最核心的权责与利益分配。崔?明确提出“股份制合作”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官府之初衷,非与民争利,乃为民兴利。故此次合作,官民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他环视众人,条分缕析,“官府以初始资金、制糖核心技术、以及后续开拓销售渠道之力,作价入股;参与合作之僮寨,则以拿出建造糖寮之土地、投入砍蔗榨汁之劳力、以及部分甘蔗原料本身,作价入股。初步议定,股权比例为官三僮七。日后若需增资扩产,比例可再行商议调整。”
此言一出,几位僮人头人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之色。他们原以为官府主导,僮人不过是出力气干活,赚些辛苦钱,万万没想到竟能直接占有七成份额,成为真正的“东家”之一!
韦青蚨亦是美眸闪亮,心中对崔?的敬佩更深一层。此议不仅公平,更显其真正尊重僮人、欲从根本上改变其地位的诚意。
糖寮的组织架构亦清晰明了:设汉、僮管事各一人,共同负责日常管理。核心技术岗位,由那几位福建老师傅担纲,崔?给予其远超寻常匠人的优厚薪俸,并承诺其技艺若能使糖寮获利,另有重赏。更关键的是,要求他们必须招收僮寨中聪慧肯学的青年为学徒,倾囊相授,确保技术能在此地扎根传承。普通砍蔗、搬运、烧火等劳力,则优先雇佣参与合作的寨民,按日或按件计酬,现银结算,绝不拖欠。
与此同时,在韦青蚨的协调下,参与合作的数个峒寨,开始划出部分靠近水源的良田,转为专用蔗田。州府则设法从福建引进了产量更高、含糖更丰的竹蔗和果蔗优种,以借贷形式发放给蔗农,并派老农指导精耕细作之法,承诺待糖寮盈利后,再从蔗款中逐步扣除种苗费用。
对于核心的制糖工艺,崔?与匠师们制定了“三步走”的稳健策略:
首要一步,立足现有基础,改进传统“作坊式”的熬糖法,统一工艺流程和品控标准,先生产出品质稳定、杂质更少的优质红糖,打开基础市场,站稳脚跟。
第二步,则是计划成败的关键——引入并熟练掌握此时宋境已出现、但尚未在广南普及的“黄泥脱色法”。此法需在红糖结晶后,以特定配比的黄泥浆水反复淋灌,利用活性炭吸附原理,褪去糖中杂质与色素,得到色泽雪白、价值倍增的白糖(时称“糖霜”)。此乃实现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突破。
第三步,若前两步顺利,再尝试利用结晶原理,制作更高级的冰糖或开发蔗糖蜜饯等副产品,精益求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