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城北,新落成的州学书院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为庆贺州学建成,并进一步笼络邕州士绅人心,展示文治之功,崔?特意择此良辰吉日,设下盛大夜宴,广邀州中名流耆宿、饱学之士,以及州衙主要属官同聚。此举既示礼贤下士之风,亦显与民同乐之意。
书院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在夜色中显得庄重而雅致。院中遍植翠竹兰草,晚风拂过,竹影婆娑,暗香浮动。廊檐下悬挂着数十盏精致的绢纱灯笼,烛光透过纱面,散发出柔和温暖的光晕,与天上疏星朗月交相辉映。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从正厅传来,夹杂着文士们吟诗作对、谈笑风生的声音,一派文雅祥和之气。
正厅之内,宾客云集,衣冠济济。崔?作为东道主,端坐于主位之上。他今日未着官袍,只穿了一身月白色暗云纹直缀,头戴方巾,更显儒雅清俊。他面带温和笑容,与身旁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儒生低声交谈,态度谦和,毫无知州架子。其风采气度,令在场士绅无不心折。
在其下首不远处,坐着新任通判王子岳。他依旧是一身半旧的青色官服,洗得有些发白,但浆洗得十分挺括。面容冷峻,眉宇间带着惯有的严肃与刚直,与周围略显喧闹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他并不多言,只是默默品着杯中清茶,目光偶尔扫过满堂宾客,似在观察,又似在沉思。唯有在听到精彩诗句或见到真正有风骨之士时,眼中才会闪过一丝极淡的赞赏之色。
宴会进行到一半,沈文漪在几位士大夫夫人的邀请下,携侍女碧荷一同出席。沈文漪今日穿着一身湖蓝色绣银线缠枝莲的襦裙,外罩一件月白轻纱披帛,云髻斜绾,只插一支简单的珍珠步摇,清丽脱俗,气质高华,一出现便吸引了众多目光。她落落大方地与众人见礼,言谈举止,尽显名门闺秀的风范。
碧荷紧随其后。她谨记自己侍女的身份,穿着一身极为素净的浅藕荷色窄袖襦裙,未施粉黛,乌黑的长发简单地绾成一个双环髻,鬓边只斜插着一支沈文漪赏赐的、成色普通的白玉簪子,浑身上下毫无奢华装饰。然而,她身姿窈窕,眉目如画,尤其是那双清澈灵动的眸子,顾盼之间自有一股难以掩藏的聪慧与灵气。她低眉顺眼地跟在沈文漪身后,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张以锦囊包裹的七弦琴,这是沈文漪准备在席间演奏所用。
主仆二人随着引路的侍女步入灯火辉煌的正厅。碧荷下意识地抬起眼,目光飞快地扫过满堂宾客,最后落在了主位方向的崔?身上,随即,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她看到了坐在崔?下首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王子岳!
她的心,猛地漏跳了一拍!仿佛有一根无形的弦被骤然拨动,发出嗡鸣!
竟然是他!那个在雨夜桥洞下,冷着脸递过披风,又在她为崔?缝补官袍时,用那种深沉难懂的目光凝视她的通判大人!他怎么会在这里?是了,他是州衙通判,这等场合,自然在邀请之列。
只见王子岳换上了一身较为正式的官服,虽依旧简朴,却更衬得他身形挺拔,面容冷峻。在周围一片华服美饰的映衬下,他那份不假雕饰的朴素与严肃,反而显得格外突出,如同浊世中的一株青松。他正微微垂首,专注地品着手中的茶,侧脸线条分明,在跳跃的烛光下,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硬气息。
碧荷的心口没来由地一阵慌乱,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看。脑海中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那夜桥下的雨声、他递过披风时指尖的温度、还有在通判值房为他缝补官袍时,他那句低沉的“多谢”……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让她脸颊微微发烫。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衣袖,心中暗忖:“这邕州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为何偏偏……总能遇上他?真是……缘法弄人么?”
酒过三巡,宴席气氛愈加热烈。有士子提议,请素有才名的沈小姐抚琴一曲,以助雅兴。众人纷纷附和。
沈文漪推辞不过,含笑应允。碧荷连忙上前,将七弦琴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早已备好的琴案之上,焚起一炉清香。沈文漪端坐琴前,玉指轻抚琴弦,试了试音,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随即,一曲《水龙吟》悠然响起。琴音初起,如幽涧流泉,淙淙琤琤,清越空灵;继而旋律渐转激昂,如龙跃深渊,翻江倒海,气势磅礴;最终复归平静,余韵悠长,似雨后天晴,水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沈文漪琴艺高超,将曲中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满座宾客皆屏息凝神,沉醉其中。
碧荷安静地侍立在琴案一侧,微微俯身,一手轻按着琴尾,以防琴身滑动,目光则落在沈文漪灵动的手指上,神情专注。她自幼随侍沈文漪,耳濡目染,于音律一道亦有颇深的理解,此刻听着这熟悉的旋律,心中亦随着琴音起伏,仿佛也置身于那山水之间。
而坐在不远处的王子岳,在琴音响起的刹那,便抬起了头。他本不喜这等喧闹场合,对丝竹管弦亦无太大兴趣,但此刻这清越的琴声,却莫名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目光落在抚琴的沈文漪身上,欣赏其技艺,但更多的,却是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琴案旁那个低眉顺眼、却身姿挺拔的侍女碧荷身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