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开封。
御街依旧是人间的极致繁华。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两侧商铺林立,酒旗招展,叫卖声、嬉笑声、丝竹管弦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喧嚣而充满活力的洪流,仿佛要将那九重宫阙的肃穆都冲淡几分。空气里弥漫着脂粉香、酒肉香、还有各种香料和尘土混合的、独属于帝都的、奢靡而浮躁的气息。
然而,这喧嚣,却丝毫透不进那重重宫墙深处,那座象征着天下权力巅峰的金铥宝殿。
大殿内,静得可怕。
静得能听见蟠龙金柱上烛火燃烧时灯芯轻微的噼啪声,静得能听见殿外远处隐约传来的、被高墙阻隔得模糊不清的市井嘈杂,更衬得殿内一种近乎凝固的、令人窒息的死寂。连穿堂而过的风,到了这里,都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束缚,只能小心翼翼地贴着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流动,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叶英台就是在这个时候,踏入了这座寂静得如同巨大陵寝的大殿。
她是从南疆昼夜兼程、马不停蹄赶回来的。靴子上还沾着邕州山道的泥泞,被风干成灰黄的硬块;一身玄色劲装蒙着厚厚的尘土,边角多有磨损;脸上带着明显缺乏睡眠的憔悴,嘴唇因干渴而微微起皮,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被寒泉洗过的墨玉,锐利、沉静,深处却燃烧着一路风霜也未能磨灭的、冰冷的火焰。她甚至来不及换上官服,就这么一身征尘,带着南疆特有的、混合着血腥与草木气息的风,闯入了这片极致讲究礼仪与威严的所在。
她一路行来,宫门侍卫欲要阻拦,但触及她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眼眸,以及周身那股尚未散尽的、沙场百战淬炼出的凛冽杀气,竟不由自主地心生寒意,下意识地让开了道路。
“宣——皇城司探事司都指挥使叶英台,觐见——!”
内侍尖细悠长的唱喏声,打破了殿内令人难堪的沉寂。
叶英台稳步上前,在御阶下停步,单膝跪地,甲叶与金砖相撞,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她的声音因长途奔波和缺水而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如同金石坠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臣,叶英台,奉旨巡按广南西路,今邕州侬智高之乱已平!贼首败退深山,生死不明,其党羽或降或散,邕、宜、宾三州业已光复,民心初定!臣,特来复命!”
话音落下,大殿之中,那一片黑压压、身着紫袍朱衣的文武百官队列里,顿时起了一阵极其轻微、却又无法完全抑制的骚动。无数道目光,或惊诧,或怀疑,或审视,或复杂,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风尘仆仆的女子身上。
邕州?那个远在天南、瘴疠横行、蛮夷混杂、历朝历代都难以真正驯服的化外之地?那个让多少能臣干吏折戟沉沙、被视为官场泥潭的鬼地方?叛乱就这么平了?这才多久?
御座之上,大宋官家赵祯,身着明黄色常服,并未戴冠,面容清癯,眼神平静,看不出喜怒。他微微抬了抬眼,目光落在叶英台身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然的威压,让殿内刚刚泛起的细微嘈杂瞬间平息:
“邕州之事,朕已略有耳闻。然,奏报简略,语焉不详。叶卿,你且细细奏来,此番平乱,何人主功?过程如何?”
叶英台抬起头,毫无畏惧地迎上天子目光,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回陛下!此番邕州能转危为安,首功之臣,乃邕州知州——崔?!”
“崔?”二字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不少官员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崔??那个以诗文名动京华、却因得罪夏相而被“贬”去南疆的探花郎?他一个书生,能在那种虎狼之地站稳脚跟已属不易,竟还能平定如此大乱?
“哦?”赵祯眉梢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语气依旧平淡,“崔?……朕记得他。一介文士,如何能定南疆之乱?叶卿,你且道来。”
叶英台深吸一口气,将崔?如何临危受命、整饬吏治、团结僮汉、以蔗糖互利之策收拢人心、乃至最后在绝境中如何运筹帷幄、身先士卒、死守孤城、最终里应外合击溃侬智高的经过,择要陈述。她言语简练,却重点突出,将崔?的胆识、谋略、担当以及对民生的关切,描绘得淋漓尽致。
“……陛下,若非崔知州于城破在即之时,连发十道军令,强令血战余生的邕江军残部放弃险隘、回城固守,集中力量;又若非他洞察先机,派奇兵绕道绝壁、焚毁叛军粮草,乱其军心;更兼其本人亲冒矢石,登城血战,稳定军心则邕州必陷,南疆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字虚言,甘受军法!”
她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众人心上。许多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若叶英台所言非虚,那这崔?,就绝非寻常文臣,实乃有勇有谋、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
然而,就在此时——
一个温和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阴冷气息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如同毒蛇吐信,瞬间让大殿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月照寒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