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轻松举起百斤石锁,开硬弓射中了靶子边缘,舞动长枪也虎虎生风,加上他有过短暂的行伍经历,很快便被那独臂校尉看中,在名册上画了个圈。
“小子,底子不错。以前在哪支队伍待过?”校尉问道,声音沙哑。
“回……回大人,以前在魏军陇东镇当过半年步卒。”王铁柱有些紧张。
校尉哼了一声:“魏军那帮软脚虾,不提也罢。以后跟着老子,学的是真本事!记住,入了府兵,你便是陛下之兵,国家干城,不再是普通农户!要守军纪,吃苦耐劳,可能做到?”
“能!一定能!”王铁柱挺起胸膛大声道。
最终,三百名最强健、最有潜力的青壮被选拔出来,成为泾阳折冲府的第一批府兵。
又过了几日,一场庄严的仪式在县衙前举行。
三百名新晋府兵,穿着尽可能整洁的衣服,排成还算整齐的队列。周围是前来观礼的多亲,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盼。王铁柱的父亲和弟弟也站在人群里,激动地望着他。
泾阳县令主持仪式,兵部巡官——那位独臂校尉,此刻已被正式任命为泾阳折冲府的果毅都尉,宣读府兵规章和赏罚条例。
随后,便是授田仪式。与普通农户的授田不同,府兵之家被授予的田地被特别注明为“勋田”,地契上盖着兵部特有的印记。这意味着更低的赋税和更稳固的产权,是军功爵制度的起点。
王铁柱家原本分得的八十亩露田中,有二十亩被划为“勋田”。当他从县吏手中接过那份特殊的地契时,感觉分量格外沉重。这不仅仅是一份田产,更是一份责任和承诺。
最后,新任的折冲都尉训话,勉励众人忠于王事,勤练武艺,保卫家乡,建功立业。
仪式结束后,王铁柱和几名同乡被选中的府兵没有立刻回家。他们相约来到县里最大的铁匠铺。朝廷虽要求自备部分装备,但也给出了标准和优惠价格。铁匠铺早已得到通知,挂出了符合规制横刀和弓的样品。
王铁柱抚摸着那把制式横刀冰冷的刀身,又试了试硬木弓的力道,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掏出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定下了一把刀和一张弓。
“得赶紧练起来,”他对伙伴们说,“听说冬天就要去折冲府集训了,可不能丢人!”
“对!还要去长安城站岗呢!到时候回家,可风光了!”
夕阳下,这几个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刀弓的农夫,身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们或许还不完全明白“府兵”二字背后宏大的国家战略,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脚下的土地和手中的武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保护家,便是卫国;耕种土地,即为支撑王朝。这三百颗种子播撒下去,将在关中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支撑起整个大秦帝国的钢铁森林。
喜欢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