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渐歇,天光未亮。
青禾镇的清晨裹挟着雨后泥土的腥甜与彻夜未散的寒意,无声地渗入指挥中心的每一个角落。
清晨六点零二分,林晚秋已在屏幕前坐了整整一夜。
她的双眼布满血丝,但那双被称作“真实之眼”的瞳孔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亮,仿佛能穿透时间的迷雾,直抵十年前的那个罪恶之夜。
屏幕上是2014年10月4日镇医院急诊日志的原始高精度扫描件。
泛黄的纸页,熟悉的字迹,每一笔都像是父亲的影子,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将光标定位到“张志明”的名字上,逐帧放大医生书写笔迹的视频录像。
她的“真实之眼”过滤掉所有杂讯,将书写过程分解为以微秒计的动态序列——笔尖压力、墨迹扩散速度、纤维牵引痕迹。
很快,一个致命的破绽暴露无遗。
“送医时间:21:45”。
其中,“45”这两个数字的墨迹,在微观层面呈现出与前面“21”完全不同的浸润形态。
它们的墨色更浓,下笔的力度带着一丝迟疑后的加重,明显是纸张完全干透后,被人用同一支笔补填上去的。
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林晚秋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调取了市交通局存档的、当年覆盖医院入口的监控备份。
影像粗糙,雪花点密布,但足以证明——当晚21点45分前后,医院门口除了几辆零星的摩托车外,没有任何急救车辆或可疑公务车进入。
她将时间轴快进。
直到次日凌晨1点12分,一辆没有顶灯、没有标识的深色桑塔纳轿车,才悄无声息地滑入后门停车场。
车上下来两个人,抬着一个用被单包裹的人影,匆匆闪进了急诊后门。
没有救护车。没有出勤记录。这是一场被精心伪装的“送医”。
“陈秘书,”林晚秋的声音沙哑而冰冷,“传唤2014年时任镇政府办公室司机王大海。立即。”
审讯室里,面对那段无声的监控录像,年近六旬的王大海只坚持了不到十分钟。
他浑身发抖,汗如雨下,最终在林晚秋那双仿佛能洞穿灵魂的眼睛注视下,彻底崩溃。
“是……是周主任……周德海让我干的。”他泣不成声,“他说张志明在采石场干活时突发心脏病,情况紧急,让我开车把他送到邻镇的卫生院,这样报销和定责都方便……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他当时已经……”
他不敢说出那个“死”字。
异地发病,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却完美地为尸体的转移和时间的篡改制造了天然的屏障。
上午八点四十分,林小禾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镇医院。
这一次,她的目的地是早已废弃的药房旧库房。
她胸前的“清泉读书会”志愿者证件,让她得以用“整理过期药品、建立环保回收台账”的名义,拿到了那把锈迹斑斑的库房钥匙。
阴冷、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过氧化氢和酒精混合的刺鼻气味。
她径直走向角落里那台早已断电的药品冷藏柜。
打开柜门的瞬间,一股夹杂着霉味的寒气扑面而来。
在一堆早已发黄、变脆的报废输液瓶底层,她摸到了一张被塑料袋严密包裹的纸片。
那是一张手写的处方笺,纸张边缘因受潮而微微卷曲,但字迹依然清晰。
开具人:张志明。
药品:氯化钾注射液,10ml。
用途标注:心律失常急救。
林小禾的心脏骤然一缩。
作为支教老师,她曾为学生普及过基础急救知识,深知高浓度的氯化钾静脉注射,是医学上用于执行安乐死的药物之一,因为它能迅速导致心脏停搏,且极难在常规尸检中被发现。
这是一种隐蔽的杀人利器。
她的目光落在右下角的领药人签名处——又是那个熟悉的、模仿其父笔迹的“周德海”。
她立刻将样本拍照加密发送,同时以盘点为由,向药剂科索要了当年的药品出入库手写总账。
翻到氯化钾那一页,一行数字让她通体冰凉——2014年10月,该批次药品的出库量,比前后三个月的总和还要多出五支。
缺失的五支,足以让五个成年人瞬间毙命。
上午十一点零五分,指挥车内气氛凝重如铁。
陈秘书亲自主持了一场由法医专家、痕迹鉴定专家和林晚秋共同参与的多方视频会商。
省公安厅的首席法医神情严肃地公布了推演结论:“结合张志明颅骨的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特征、我们最新建立的血液电解质反推模型以及氯化钾在人体内的代谢周期,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死者并非死于钝器击打,而是先被钝器击打至深度昏迷,随即在极短时间内被注射了超大剂量的氯化钾,导致急性心脏骤停。钝器伤是掩饰,注射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
“作案地点呢?”林晚秋追问。
法医指向屏幕上的一张建筑平面图:“整个过程,只能发生在镇政府档案室隔壁的那间休息室内。也就是监控视频里,张志明与周德海发生争执后,他消失的那段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执剑者暗流扶贫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执剑者暗流扶贫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