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心中一凛,感受到一丝微弱的能量锁定感。好汉不吃眼前亏,他立刻拱手:“好好好,在下这就去,这就去。”说罢,转身朝着那矫正站的方向快步走去。
离开那男子的视线后,林曦立刻拐进一条小巷,隐匿了气息。他心知绝不能去那个什么矫正站,一旦被“评估”、“矫正”,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很可能失去自由,甚至被抹去个性。
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讽刺在于,看似完美的理性社会,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荒谬。这个“理性光辉邦联”绝对有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林曦如同一个幽灵,在这座名为“秩序之城”的地方潜行观察。他看到了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
? 居住单元: 人们的住所如同蜂巢,整齐划一,内部陈设简单到极致,没有任何个人装饰。作息时间完全统一,由全城广播系统指挥。
? 教育中心: 孩童从小接受标准化知识灌输和行为训练,任何表现出“过度”好奇心、创造力或情感的举动都会被“纠正”。
? 生产区域: 一切生产活动追求绝对效率,创新被严格限制在“优化既有流程”的框架内,任何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探索都被禁止。
? 管理机构: 城市的运转由一个名为“中央理性核心”的庞大系统监控,通过遍布各处的感应器和执法单元(就是那种银色手环的升级版,具备攻击能力)维持秩序。人们称这个系统为“大光脑”。
林曦甚至冒险用魂力感知了一下那所谓的“大光脑”。那是一种冰冷、浩瀚、纯粹基于逻辑运算的集体意识网络,它监控着每一个邦联公民的思想波动(通过某种精神连接),确保其符合“理性标准”,任何偏离都会触发警报和矫正程序。
这哪里是理性?这分明是思想禁锢!是把活生生的人,变成绝对服从的奴隶!斯威夫特若在世,恐怕也会为这种极致的“理性暴政”感到震惊。
林曦还发现,这个邦联极度排斥一切“非理性”因素。艺术、文学、哲学中任何涉及情感、想象、不确定性的部分都被视为“混沌污染”而遭到清除。甚至连自然界本身的一些随机现象,如不规则的云彩、突然的风向改变,都会被系统标记为“需优化项”,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正”。
而最让林曦感到毛骨悚然的是,他在城市档案馆(伪装潜入)的尘封记录中,找到了一些被列为“禁忌知识”的残卷。上面隐约记载,这个世界并非天生如此。在很久以前,也曾有过纷争、激情、艺术和……魔法(一种被视为“非理性力量”的体系)的存在。但一场被称为“理性黎明”的革命后,主张绝对理性、消除一切“低效”与“不确定”的学派取得了胜利,通过“大光脑”的建立和一代代的“行为矫正”,最终塑造成了如今的模样。
“为了永恒的和谐与效率,牺牲个体的自由与情感……这简直是本末倒置的疯狂!”林曦感到一阵寒意。这个世界就像一个被精心修剪掉所有枝杈、只剩下光秃秃主干的盆景,看似完美,实则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他意识到,这里比烬土更危险。烬土的危险是赤裸裸的生存威胁,而这里的危险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精神阉割。一旦被系统发现并捕获,他很可能会被“矫正”成一个失去自我、只会服从的行尸走肉。
必须尽快离开!他再次拿出那块空间碎片晶体,试图感应其他“界隙”的波动。然而,他沮丧地发现,这个世界的空间结构异常稳固,似乎被“大光脑”的力量场笼罩着,很难找到明显的缝隙。那块晶体在此地也显得异常安静。
就在林曦一筹莫展之际,他偶然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一本手抄的、页面泛黄的诗集残页。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一首情感炽热、充满想象力的爱情诗,这与邦联严禁的“非理性”文学风格截然不同!
诗集的落款处,有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一轮被锁链束缚的弯月。
林曦心中一动。难道……在这个绝对理性的铁幕之下,还存在着反抗的火种?那些追求自由、不甘被“矫正”的“非理性”者?
因为无法忍受那种缺乏人性的“完美”。林曦此刻也下定了决心。他不能留在这里。他要找到那些可能的“反抗者”,或者,不惜一切代价,撬开这个铁桶一般的世界,找到离开的裂缝!
这个名为“理性光辉”的世界,其内在的疯狂,远比影蚺的巢穴更令人窒息。
喜欢我在聊斋当合同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聊斋当合同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