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太和殿的龙旗尚未在风中飘满一月,北方传来的急报便打破了收复京师的喜悦——多尔衮并未病逝,此前“咳血而亡”的消息不过是他故意放出的烟雾弹,实则已在山海关重整十万大军,亲任主帅,誓要夺回北京,生擒朱慈兴。
消息传到南京,郑成功正与朱慈兴商议北伐大计,案上的《百战奇略》还摊开在“坚壁清野”的篇章。朱慈兴手指按在书页上,眉头微蹙:“多尔衮此举,是想趁我们根基未稳,打个措手不及。他久掌兵权,麾下八旗兵战力极强,不可小觑。”
洪承畴站在一旁,面色凝重地补充:“多尔衮用兵素来狠辣,当年松锦大战,他便是以诱敌深入之策击败明军。如今他亲征,必是倾尽全力,我们需在通州至北京的沿线布下防线,层层阻击。”
三人当即定下对策:郑成功留守北京,整顿城内防务,安抚百姓;洪承畴率领两万降兵,前往通州构筑防御工事,利用《百战奇略》中的“城防之术”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朱慈兴则带着五千精锐,与马库斯、塔卡汇合,前往顺义一带,利用地形设置伏兵,拖延多尔衮大军的行军速度。
临行前,朱慈兴再次取出那只洪武讨饭碗,将碗底的七星定位盘嵌入腰间的皮鞘——这既是刘伯温机关术的信物,也是他预判战局的利器。他望着北京城外连绵的群山,对郑成功道:“若我十日未归,便是陷入重围,将军无需发兵救援,只需坚守北京,待马库斯从海路调兵来援,再图反击。”
三日后,朱慈兴抵达顺义。此时的顺义城外,塔卡已带领少数民族勇士,按照玛雅人的“星阵防御”理念,在山间布下了密密麻麻的陷阱:陡峭的山坡上铺满了带刺的藤蔓,狭窄的山道旁隐藏着可触发的滚石,河谷中则埋下了裹着火油的陶罐——这些陷阱与《百战奇略》中“山地阻敌”的计策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立体的防御网。
马库斯则带着黑奴士兵,将从福建运来的红衣大炮架在山顶的隐蔽处,炮口对准了多尔衮大军必经的山道。“朱先生,这些大炮的射程可达三里,只要清军进入射程,我们便能给他们迎头痛击!”马库斯拍着炮身,信心十足地说道。朱慈兴点了点头,取出七星定位盘,根据星象变化调整炮口角度:“明日午时,会有一阵东南风,届时炮弹出膛,射程可再增半里,正好能覆盖山道的狭窄处。”
次日清晨,多尔衮的大军果然抵达顺义城外。他骑着战马,看着前方连绵的群山,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朱慈兴不过是个靠奇术哗众取宠之辈,这点伎俩,也想挡住我八旗大军?”说完,他下令让先锋部队发起进攻,试图强行突破山道。
清军士兵手持盾牌,沿着山道缓缓前进。可刚走到半山腰,便踩中了塔卡布置的陷阱——脚下的泥土突然塌陷,数十名士兵掉进了布满尖刺的深坑,惨叫声响彻山谷。后续的士兵见状,纷纷停下脚步,不敢再贸然前进。
“废物!”多尔衮怒喝一声,下令让弓箭手压制山顶的明军,同时派重甲步兵清理陷阱。可就在此时,山顶的红衣大炮突然轰鸣,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山道,清军士兵来不及躲闪,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东南风如期而至,炮弹的射程果然增加,不少清军的粮草车也被炮弹击中,燃起熊熊大火。
多尔衮见状,心中大惊——他没想到朱慈兴不仅会用陷阱,还能精准预判风向,调整炮位。他立刻下令大军后撤,暂时驻扎在山道外,商议对策。
当晚,多尔衮在营中召开军事会议。一名将领提议:“顺义山道狭窄,易守难攻,不如我们绕道密云,从侧翼突袭北京,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多尔衮沉吟片刻,觉得此计可行,当即下令大军连夜拔营,向密云方向移动。
可他不知道的是,朱慈兴早已通过七星定位盘,预判到他会绕道密云。“多尔衮生性多疑,正面受阻,必然会选择侧翼迂回。”朱慈兴指着地图上的密云水库,“此处是密云通往北京的必经之路,水库大坝年久失修,我们可在此处设伏,待清军通过时,炸毁大坝,用洪水阻断他们的退路。”
马库斯和塔卡立刻率领士兵,连夜赶往密云水库。他们在大坝上埋下了大量的震天雷,又在水库下游的河道旁布置了伏兵,只待清军进入包围圈。
次日拂晓,多尔衮的大军果然来到密云水库旁。清军士兵见大坝完好无损,河道畅通,便毫无防备地沿着河道前进。当清军的中军部队全部进入河道时,朱慈兴下令点燃震天雷。
“轰隆”一声巨响,大坝瞬间崩塌,汹涌的洪水顺着河道奔涌而下,清军士兵被洪水冲得东倒西歪,不少人被卷入水中,溺亡无数。此时,马库斯和塔卡率领伏兵从河道两侧冲出,手中的长刀挥舞,清军阵脚大乱。
多尔衮骑着战马,在亲兵的护卫下,勉强冲出洪水的包围。他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又怒又急,却又无可奈何——短短两日,他的十万大军便损失了三万余人,粮草也被洪水冲走大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