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郑成功提议,在南京设立“格致学堂”,教授天文、数学、农学、工学等实用知识,同时邀请玛雅的学者与大明的儒生共同授课,促进东西方知识的融合。郑成功欣然同意,很快便拨款修建学堂,招募学生。
开学当日,朱慈兴亲自为学生们授课。他手持太阳历石,结合七星定位盘,向学生们讲解星象与历法的关系;又带着学生们前往农田,实地演示“梯田蓄水”与“秸秆覆盖”的方法。学生们对这些新奇而实用的知识充满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几年后,“格致学堂”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有的成为治水能手,在各地修建水渠与水库;有的成为工匠领袖,改良了纺织机与冶铁炉;有的成为农学家,在全国推广高产作物与先进的耕作技术。大明的农业、手工业与水利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国力也日益强盛。
这日,朱慈兴再次来到明孝陵。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怀揣讨饭碗的落魄义士,而是肩负大明重任的辅政大臣。他将一本厚厚的《大明格致全书》供奉在朱元璋陵前——这本书收录了他多年来学习与实践的成果,包括农学、工学、医术与天文历法等知识,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结晶。
“太祖皇帝,”朱慈兴轻声说道,“臣已不再是那个仅靠奇术与兵法的武者,而是能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明谋发展的守护者。未来,臣定会继续砥砺前行,让大明的文明之光永远闪耀。”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洒在洪武讨饭碗、太阳历石以及《大明格致全书》上,三者静静地摆在陵前,宛如三位忠实的守护者,默默见证着朱慈兴的成长与蜕变。
朱慈兴站在陵前,身影被夕阳拉得修长,他的目光穿越时空,落在远处那片繁荣的南京城上。这座城市,承载着大明的辉煌与荣耀,也孕育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
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深知守护大明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没有尽头。然而,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明白,唯有不断学习、不断磨砺,才能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让大明的基业永世传承。
朱慈兴凝视着眼前的三件宝物,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他前进道路上的指引。洪武讨饭碗提醒他要保持谦逊和节俭,太阳历石告诉他时间的宝贵与不可逆转,而《大明格致全书》则是知识的宝库,激励他不断探索和求知。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去,脚步坚定而有力。夕阳渐渐西沉,将他的背影融入一片昏黄之中,但他心中的信念却如同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
喜欢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