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蜷缩着坐在喷泉水池边缘,双手抱着膝盖,把脸埋了进去,似乎想隔绝这个令人绝望的环境。她细声呢喃:“它在笑……这个房子……它在笑我们……”
林默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有些紊乱的心跳和呼吸。他知道,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看向肖雅,团队里最冷静的逻辑大脑。
“肖雅。”他声音沉稳,带着全然的信任,“靠你了。”
肖雅没有回应,她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她不知从哪里(也许是之前某个废弃柜台)找到了一本空白的便签簿和一支短小的铅笔头。她背靠着那根冰冷的装饰柱,蹲下身,将便签簿放在膝盖上,开始飞快地书写和绘制。
“假设商场结构并非完全静态,而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条件下,进行周期性或触发式的空间重组。”她语速很快,像是在进行学术推论,“箭头指引并非错误,它可能确实指向‘正确’的方向,但这个‘正确’是建立在当前空间构型下的。一旦空间改变,原有的路径就可能形成闭环。”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在圆上标记了他们最初进入商品区的位置,以及几次确认返回的“时光胶囊”点和这个休息区点。
“我们需要数据,足够多的定位数据。”她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不能完全依赖记忆,记忆会被欺骗。我们需要客观的、可重复验证的标记。”
她撕下几张便签纸,快速写下几行字,分别递给林默、秦武,甚至也塞了一张给零。
“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是单纯地跟着箭头走。”肖雅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要‘测绘’这个迷宫。”
她制定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1. 路径记录: 她自己在便签簿上绘制粗略的路线图,记录每一次转向,估算每一段通道的大致长度(以步数计算)。
2. 唯一标识物确认: 她要求每个人,在每一次经过认为可能是“重复”的地点时,必须找到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绝对唯一的细节作为确认。比如,“时光胶囊”招牌的磨损,喷水池第三级台阶左侧的裂纹,或者某盏特定吊灯上缺失的水晶挂坠。
3. 交叉验证: 每个人发现的细节需要即时共享,互相印证,确保不是幻觉或误判。
4. 标记留下(谨慎): 在经过确认的、关键的“节点”位置,考虑留下极其微小的、不显眼的物理标记(例如,秦武用指力在不起眼的角落按出一个小凹痕,或者肖雅用铅笔在墙脚画一个极小的箭头),以验证后续循环时,这些标记是否还存在,或者是否会发生改变。
这是一个笨拙,却是在当前条件下唯一可行的办法。
队伍再次行动起来,但气氛已然不同。不再是盲目地被牵引,而是带着一种主动的、探究的目的。
林默努力放大自己的感知,试图捕捉空间中任何一丝不自然的能量流动或规则波动,头痛如同针扎,但他忍耐着。秦武不再仅仅是个护卫,他锐利的目光扫描着每一个可能的结构节点,寻找着可能存在的暗门或机关,同时负责在肖雅指定的位置留下力量标记。零虽然依旧害怕,但也努力分辨着那些环境中“声音”的来源和变化,试图找出空间扭曲的“声学”证据。
肖雅则完全沉浸在她的数据和图纸中。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条条线条延伸,一个个点被标记,旁边密密麻麻地注明了观察到的细节和时间。她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大脑高速运转,处理着不断涌入的、看似矛盾的空间信息。
他们跟着箭头,再一次经过了“时光胶囊”,确认了那个磨损痕迹;再一次回到了环形休息区,看到了秦武在柱子背面留下的那个浅浅的拳印。
循环,被无可辩驳地证实了。
但肖雅的脸上,却没有露出更多的沮丧。她的图纸上,那个代表他们行动路径的线条,开始呈现出一种模糊的、令人不安的模式——并非一个简单的圆,而更像一个在不断缓慢扭曲、变化的莫比乌斯环。
“不是平面循环……”她喃喃自语,笔尖在纸上某个点重重圈了一下,“关键可能不在路径本身,而在于……‘节点’的变化顺序,或者……我们触发变化的‘条件’。”
她抬起头,目光投向箭头指引的下一个方向,那条他们已经走过三次的通道。这一次,她的眼神里除了警惕,更多了一种属于猎手的锐利。
“走吧,”她收起便签簿,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下一次循环,我们或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迷失在循环中,恐惧并未消失,但因为有了方向和努力的目标,绝望的侵蚀似乎被暂时延缓了。他们跟随着箭头,也跟随着肖雅笔下那逐渐成型的迷宫地图,一步步走向未知的,但或许隐藏着破解之机的下一次“重复”。
喜欢深渊回响无限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渊回响无限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