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顺号”在海上航行了一夜,翌日午后,申时三刻左右,前方终于出现了连绵的岛屿轮廓。
但见群岛星罗棋布,如颗颗翡翠撒在蓝色的绸缎上,山峦起伏,林木苍翠。
“各位老爷,前面就是舟山本岛了,咱们要去的是沈家门。”
陈舵工指着前方一处逐渐清晰的港湾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
船只缓缓驶入沈家门水域,眼前的景象与之前预想的繁华渔港大相径庭。
港内并无寻常渔港那般舢板林立、渔民喧嚣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穆而紧张的氛围。
但见港湾中停泊的主要是大小不一的战船和哨船,桅杆上悬挂着大明军旗,军士在甲板上来回巡逻,刀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一股淡淡的桐油、铁锈混合的气味。
“嚯!好家伙!”
程潇波瞪大了眼睛,咋舌道,“这哪是渔港,这分明是进了兵窝子了!
瞧那些船上的炮口,黑黝黝的,看着就瘆人!”
唐江龙用折扇轻轻敲了敲程潇波的肩膀,笑道:“程兄弟,慎言。
此乃海防重地,自然与寻常码头不同。
你这大嗓门,小心把官兵招来。”
然而,在这片以军船为主的水域中,也夹杂着几艘形制不同、看似商船的船只。
它们通常停靠在较为偏僻的角落,船体吃水较深,显然装载着货物,船员举止低调,与军船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奕帆甚至注意到,有一艘体型较大的福船,船尾依稀可见“泉州市舶司勘合”的模糊印记,正有军需官模样的人在与船主交涉,似乎是在补充淡水和少量新鲜蔬果。
陆苗锋低声道:“四弟你看,有泉州的船。
看来这海禁之令,也并非铁板一块。
有官方背景或门路的,依然能借军港之便,行贸易之实。”
奕帆微微颔首,心中暗忖:“民间对开海通商的需求,犹如暗流,始终涌动。
这军港内的‘官商’,便是明证。”
众人下船,踏上这海防重地的码头,顿觉风气与内陆截然不同,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连一向活泼的唐江龙也收敛了笑容,神色多了几分郑重。
奕帆环顾四周,心知在此地建商港难度极大,但既来之,则需探明究竟。
他对众人道:“我等先去定海卫所,拜会此地守将。”
定海卫所位于港湾一侧的高地上,依山而建,城墙坚固,垛口森然,旌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戒备极为森严。
奕帆等人表明身份,言明乃京师来的“商海使”,有圣旨在此,求见卫所守将。
守门兵士不敢怠慢,急忙入内通传。
不多时,一位身着戎装、年约四旬、面容黝黑、神色刚毅的将军大步走出,身后跟着几名眼神锐利、手按刀柄的亲兵。
那将军行走间龙行虎步,自带一股久经沙场的彪悍气息。
“末将定海卫指挥使范崇亮,不知钦差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范将军声音洪亮,抱拳行礼,目光如电,扫过奕帆等人,在奕帆年轻的脸上略一停留,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如常,只是那审视的意味更加明显。
奕帆拱手还礼,不卑不亢道:“范将军不必多礼。
在下奕帆,奉陛下之命,南下勘察沿海,寻觅适宜建港之地。
久闻舟山群岛乃天然良港,特来考察,还望将军行个方便,不吝赐教。”
他刻意强调了“奉陛下之命”和“勘察建港”。
范崇亮将众人引入卫所正堂。
堂内布置简朴,墙上挂着巨大的海防舆图,标注着各处哨所、水道与暗礁,兵器架上刀枪剑戟寒光闪闪,透着一股行伍特有的肃杀之气。
众人落座,亲兵奉上茶水,但那气氛却丝毫不显轻松。
“奕大人年少有为,蒙陛下信重,委以开拓海疆之重任,范某佩服。”
范崇亮开门见山,语气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凝重,甚至隐隐有一丝不耐烦,道:“只是,大人想在舟山建港,恐怕…此路不通!”
他话说得直接,几乎没有任何委婉的铺垫。
奕帆心中早有预料,面上不动声色,轻轻放下茶杯,道::“哦?范将军何出此言?
舟山群岛港湾众多,水深条件优越,乃是公认的天然良港,为何不可?”
范崇亮站起身,走到墙边海防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语气沉肃,带着一种近乎教训的口吻道:“大人请看!
舟山群岛地处南北洋流交汇,岛屿众多,水道复杂,确是天赐良港。
这点,三岁孩童都知道!然而,正因其位置紧要,水道复杂,也成了倭寇、海盗眼中绝佳的藏身之所和劫掠通道!”
他手指在海图上划了几个圈,仿佛在勾勒海盗的活动范围。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直视奕帆,声音提高了几分,道:“前些年,虽经戚继光、俞大猷等将军大力清剿,大股倭寇已少见,但小股海匪依旧如附骨之疽,神出鬼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