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第十日,梁大宽正在湘药区查看紫苏新苗,百会穴内空间突然腾起刺目的金芒。闭目神识沉入灵田,只见黔地板块的淡金色微光已凝聚成实质——形如串珠的金色脉络在云雾缭绕的山峦间游走,中央一簇簇白色花序正朝着太阳舒展,每片花瓣尖端都跳动着豆大的金焰。
人参精的五缕须子绷直如琴弦,朝西南方剧烈震颤,须尖光点在虚拟地图上勾勒出梵净山的轮廓:“小友小友!金荞麦在喊咱们呢!你瞧那悬崖上的‘金珠子串’,专给化脓的肺腑‘掏脓垃圾’!”须子卷住梁大宽的指尖轻轻一拽,腕间老山檀手串突然浮现出荞麦花纹,连诊室里的黄芪饮片都泛起了清苦的药香。
“秋雁,我去梵净山寻金荞麦,遵义的肺痈患者就交给你先初诊。”梁大宽将刚晒好的苏梗饮片装入锦囊,手机屏幕正好弹出秋雁的消息——遵义患者张大哥,四十五岁,开货车二十年,半月前感冒后咳吐腥臭脓痰,西医CT显示“右肺脓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如沸水冒泡。秋雁附了张舌苔照片:舌苔黄得像熬焦的糖浆,舌尖还沾着少许脓痰痕迹。
“记得拍金荞麦的根茎给我看!”秋雁对着视频挥了挥针灸包,背景音里传来捣药罐的咚咚声,“他现在高烧刚退,但痰多到像肺里塞了烂泥坑,《本草纲目拾遗》说金荞麦‘治喉闭,喉风,喉毒,用醋磨漱喉’,估计根茎才是消脓主力。”
梵净山的晨雾还未散尽,梁大宽已攀至海拔两千米的陡崖边。赭红色岩壁上,一丛丛半人高的植物正从岩缝中钻出:茎秆呈红紫色,叶片心形如小蒲扇,顶端的白色花序聚成伞状,花瓣上凝结的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正是人参精描述的“金荞麦”。
须子突然卷住他的手腕,指向扎根岩缝的根茎:“看!这棕红色的根茎像不像老茶树根?切开后断面金黄,还有细密的‘排脓小孔’!”梁大宽小心刨开岩壁腐殖土,一段虬曲的根茎露出真容:表面布满环状节痕,形如串起的金珠子,轻轻一掰,断裂处渗出淡黄色黏液,在空中凝成“清”字——这是金行之气与清热解毒功效的显化。
沿着崖壁上行,在背阴处的青苔间,梁大宽发现了更粗壮的野生金荞麦:叶片背面泛着银灰色光泽,花序轴上密生绒毛,根茎足有成人拇指粗,节间距离紧凑,像极了紧实的“黄金链条”。人参精的须子绕着根茎转了三圈,须尖点向节间凸起的“芽孢眼”:“小友小友!这些‘小眼睛’专盯肺里的脓疡,《植物名实图考》说它‘治跌打伤,红肿赤痛’,咱们老祖宗早拿它当‘天然抗生素’使啦!”
说话间,梁大宽将五株野生金荞麦移入内空间的“黔药区”,干燥的灵土接触根茎瞬间,整个区域腾起淡金色薄雾,与陇右金行脉的银辉遥相呼应,形成“土生金”的良性循环。须子突然指着市售伪品(苦荞麦)的图片晃了晃:“假的根茎颜色浅,节间长,断面白色没金点,就像没吃饱的瘦子,消脓力道差远了!”
正午时分,秋雁的视频通话准时接通。参仙古医堂的竹帘后,张大哥正半靠在藤椅上,胸前毛巾沾着斑驳的脓痰:“梁大夫,我一咳嗽,胸口就跟破了个脓袋子似的,腥臭味儿能飘满屋子,夜里根本没法躺……”镜头拉近,他的舌质红得像熟透的杨梅,舌苔黄腻如豆腐渣,右下肺叩诊呈浊音,手指按在膻中穴处立刻皱眉。
“这是热毒壅肺,气血瘀滞成痈。”梁大宽的声音从梵净山的山风中飘来,身后的金荞麦花序在镜头前轻轻摇晃,“金荞麦就像给肺腑派了个‘清道夫’,既能钻到脓疡里把烂脓掏干净,又能把堵住的血管通开——您看这根茎的节疤,多像一个个小钩子,专门勾住肺里的‘垃圾’。”
人参精的须子突然“跳”上屏幕,用光点画出个流脓的肺脏模型:“小友小友!他的肺就像堵了烂菜叶的下水道,又臭又堵还发烫!金荞麦是‘管道疏通剂’,根茎里的‘金珠子’能把脓痰震碎,叶片的‘小蒲扇’还能扇走肺热!”须尖点向模型中的脓腔,“记住咯,治肺痈要‘清热、排脓、祛瘀’三管齐下,光消炎可不够!”
秋雁点头,提笔写下处方:“内服方用金荞麦50g(先煎)、鱼腥草30g、桔梗15g、薏苡仁30g、桃仁10g——金荞麦是君药,专破肺中脓结;鱼腥草是‘天然消炎药’,跟着金荞麦去‘烧烫脓水’;桔梗像‘排脓喇叭’,把脓痰往嗓子眼里引。”她举起内空间新收的金荞麦饮片:“您看这切片,断面金黄带纹路,凑近闻有股淡淡的荞麦香,煮出来的汤像琥珀色,喝着有点涩,但回甘快。”
针对张大哥胸痛拒按的症状,秋雁加入外治法:“用金荞麦根茎50g、蒲公英30g打粉,加醋调成糊状,敷在右侧肺俞穴和膻中穴,药糊的酸味能‘拽着热毒往下走’,就像给肺脏贴了张‘拔脓膏药’。”她晃了晃手机,展示自己提前准备的药糊:“记得敷半小时就揭,皮肤敏感的话垫层纱布,别学田大姐把藿香正气水贴出泡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参仙医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