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参仙古医堂飘着红景天的余韵,梁大宽正给内空间新移栽的藏红花浇灌灵泉,百会穴内突然泛起土黄色涟漪。人参精的五缕须子绷直如琴弦,尾端金光大盛,对着西北方疯狂摇晃:“小友小友!陇右岷山在‘喊’咱们呢!那里的羌活正顶着霜雪冒新芽,根茎跟老树根似的,专克关节里的‘冰渣子’!”
神识沉入内空间,1000平方公里的立体药国正发生奇妙变化:原本模糊的陇右区域逐渐显形,层叠的山峦间,一丛丛灰绿色草本在岩石缝隙扎根,根茎粗壮如人参,表面布满环状节结,散发着辛辣的松木香气。须尖光点在虚拟地图上勾出岷山主峰的轮廓,梁大宽腕间老山檀手串突然浮现出木质纹理,连诊室里的独活饮片都泛起了冰凉的薄荷感。
“秋雁,甘肃张掖的患者张大叔就交给你先瞧着。”梁大宽往帆布包里塞了支便携式脉诊仪,手机屏幕正好弹出秋雁的消息——五十二岁的牧民张大叔,十年放牧经历,双膝关节肿痛三年,遇寒加重,晨僵半小时,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舌淡苔白,脉弦紧如铁丝。秋雁附了张患处照片:膝关节肿大如馒头,皮肤温度偏低,按压时疼得直抽气。
“记得拍羌活的‘节结盔甲’给我看!”秋雁对着视频晃了晃艾灸盒,背景音里传来捣研防风的沙沙声,“他这是风寒湿邪‘赖’在关节里了,《本草正义》说羌活‘善走肌表,通利关节’,得用它当‘先锋军’,把骨缝里的寒湿‘揪’出来。”
陇右岷山的寒风裹着砂砾打在冲锋衣上,梁大宽攀至海拔三千米的阴坡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眼睛一亮——陡峭的岩壁下,一丛丛羌活斜倚着岩石生长:茎秆直立如剑,叶片呈羽状分裂,边缘锯齿锋利如刀,下方的根茎棕褐色,表面环状节结密集如盔甲,手指轻叩,竟发出木质的“咚咚”声。
须子突然卷住他的手腕,指向布满节结的根茎:“看!这些‘盔甲环’就是羌活的‘破冰武器’,专门往寒湿瘀堵的骨缝里钻,就像给关节派了个‘钻山豹’!”梁大宽戴上防滑手套,用登山镐撬开松动的石块,一段成年手腕粗的根茎显露出来:断面黄白色,有细密的油点,凑近一闻,辛辣香气直冲鼻腔,竟让冻僵的指尖微微发烫。须尖轻点节结凹陷处:“这儿藏着‘祛风因子’,能把关节里的‘冰渣’震成碎末,《神农本草经》早说了它‘主风寒所击,肢节痛’,老祖宗放牧时就用它煮水熏脚!”
沿着岩缝前行,在背阴的峡谷里,梁大宽发现了更茁壮的野生羌活:根茎足有小臂长,节结紧密如齿轮,表皮附着的苔藓呈灰白色,正是高海拔严寒催生的“抗寒密码”。轻轻一掰,断裂处渗出淡黄色黏液,在空中凝成“通”字——这是土行之气与祛风胜湿功效的显化。人参精的须子绕着根茎转了三圈,突然弹出市售伪品(宽叶羌活)的图片:“假的根茎细长,节结稀疏,断面白色没油点,就像晒枯的芦苇秆,祛风力道弱成‘棉花锤’!”
正午时分,秋雁的视频通话穿透岷山云雾。参仙古医堂的实木诊台前,张大叔扶着拐杖坐下,膝盖裹着厚毡子:“梁大夫,这腿一到阴天就跟灌了铅似的,蹲下就站不起来,晚上疼得睡不着……”镜头拉近,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如核桃,皮肤暗紫,触之冰冷。
“这是风寒湿三邪‘抱团’作祟,把关节缝堵成了‘冰窖’。”梁大宽的声音混着山风呼啸,身后的羌活叶片在镜头前轻轻颤动,“羌活就像给关节派了个‘破冰突击队’,既能顶着寒风往里钻,又能把湿邪‘扛’出来——您看这根茎的节结,多像一个个小钩子,专门勾住骨缝里的寒湿。”
人参精的须子“跳”上屏幕,用光点画出个冻僵的关节模型:“小友小友!他的关节就像结了冰的牛车道,羌活是‘带火的铁犁’!根茎的‘盔甲节’能劈开风寒,叶片的‘锯齿刃’能割开湿邪,让气血像洮河水一样哗哗流!”须尖点向模型中的积液处,“记住咯,治这种病要‘祛风胜湿、通络止痛’,光散寒不祛湿,就像只扫雪不除冰,路还是滑!”
秋雁点头,提笔写下处方:“内服方用羌活15g(后下)、独活12g、防风10g、川芎15g、桑枝20g——羌活是‘祛风大将军’,专走上肢肩背;独活是‘除湿副将’,善治下肢腰膝;防风、川芎是‘扫邪小分队’,跟着清理路上的‘风雪’;桑枝像‘通脉竹竿’,引药直达关节。”她举起内空间新收的羌活饮片:“您看这切片,黄白色带油点,凑近闻有股松针烧着的香味,煮出来的汤像淡茶水,喝着辣中带苦,却能让身上冒细汗。”
针对张大叔关节肿胀,秋雁加入外治法:“用羌活20g、艾叶15g、透骨草30g打粉,加白酒调成糊状,敷在膝关节和阿是穴,药糊的温热感能‘烘’干关节里的潮气,就像给膝盖架了个‘小火炉’。”她晃了晃手机,展示自己调制的药糊:“记得敷前先用生姜擦皮肤,敷两小时就揭,别学上次那驴友敷成‘烤红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参仙医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