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远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恩师的警告言犹在耳。他们不仅要他败,要他死,还要他身败名裂,连带着满营的将士,蓟北的百姓,都成为他们权力倾轧的牺牲品!
再睁开眼时,他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拖出去,斩了。首级悬于营门示众!”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传令全军,将此贼罪行公之于众!再有惑乱军心、通敌卖国者,形同此獠!”
处置了奸细,稳定了军心,但现实的困境并未解除。狄人虽未强攻,但围困之势已成。营中存粮最多还能支撑半月,箭矢等消耗品亦需补充。最要命的是士气,王崇部覆灭的阴影,朝廷援军渺茫的无望,像两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深夜,陆明远辗转难眠。他披衣起身,走出大帐。雪不知何时停了,一弯冷月挂在天边,清辉洒落在覆雪的原野和营帐上,泛着幽蓝的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信步走到伤兵营帐外,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呻吟和低低的交谈声。
“……俺家就在蓟州城南,出来时,媳妇刚生了娃,还不知道是小子还是闺女……”一个虚弱的声音说道。
“别想了,老李,养好伤再说。陆将军不是带咱们打退了狄人一次吗?肯定有办法的……”
“办法?有啥办法?王总兵几万人都没了,咱们这点人,能守到几时?朝廷的援兵在哪?”
“唉……听说京城里的老爷们,还在为修园子的事吵架呢,谁管咱们这些边关丘八的死活……”
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化作一片无奈的叹息。
陆明远站在帐外,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狄人擅长野战,不擅攻坚,这是唯一的优势。必须利用营垒,尽可能消耗敌人。同时,必须派人突围求援,哪怕希望渺茫。
可是,派谁去?又能向谁求援?最近的蓟州府城,守将是个出了名的滑头,没有上峰明确指令,绝不肯派一兵一卒。而京城……山高路远,朝中还有掣肘之人。
他抬头望向南方,那是京城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妻子沈青岚那双含忧带愁的眸子,听到了幼子咿呀学语的声音。离家时,青岚已有数月身孕,如今……该生了吧?是男是女?可还安好?
“青岚……”他无声地念着这个名字,胸口一阵刺痛。他曾许诺与她携手终老,看庭前花开花落,如今却身陷这绝域,生死未卜,让她独守空闺,担惊受怕。
还有那些京中的故旧,林阁老,那些清流同僚……他们是否也在为边关危局、为国事日非而忧心如焚?亦或是,依旧在名利场中浮沉,醉生梦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喃喃念出这两句诗,只觉得一股悲凉之气充塞胸臆。这煌煌天朝,难道真的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地步了吗?
不!不能!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纵然朝堂昏暗,奸佞当道,纵然希望渺茫,前路艰险,他也不能放弃。这营中数千将士的身家性命,身后蓟北无数百姓的安危,都系于他一身。他若倒了,这些人便真的没有活路了。
个人的生死荣辱,在这家国大义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他转身,大步走回中军大帐。脚步不再迟疑,目光不再迷茫。
第二天,陆明远召集众将,宣布了三项决定:第一,加固营防,深挖壕沟,多设陷阱,准备长期固守;第二,组织精锐小队,夜间不断出营骚扰狄人,焚其粮草,断其水源,让其不得安生;第三,选派死士,分批突围,向蓟州、乃至京城求救。
“诸位,”陆明远目光扫过帐中一张张或坚毅、或忧虑、或茫然的脸,“我知道,形势危殆,前途未卜。陆某亦知,此去求援,希望渺茫。但,坐以待毙,非丈夫所为!纵然只有一线生机,我等也当奋力一搏!”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凝:“这蓟北之地,是我华夏疆土,不容蛮夷践踏!这营中弟兄,是你我手足,不容奸人陷害!陆某在此立誓,愿与诸位同生共死,坚守此地,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但使陆明远一口气在,绝不让狄人越雷池一步!”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众将看着主帅那清瘦而坚毅的面容,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与信念,胸中的热血渐渐被点燃。
“愿随将军死战!”赵虎第一个单膝跪地,抱拳吼道。
“愿随将军死战!”
“死战!死战!”
激昂的吼声冲出大帐,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驱散了几分笼罩在营地上空的阴霾。
当夜,三支由军中好手组成的突围小队,借着夜色的掩护,从不同的方向悄然出营,如同三把尖刀,义无反顾地射向黑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地,但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不屈的宣言。
与此同时,陆明远亲自督阵,守军依托加固后的营垒,与试图趁夜偷袭的狄人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火箭、擂石、滚木、热油……所有能用上的守城器械都被充分利用。喊杀声、兵刃撞击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响彻夜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